本文转自:中工网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国科学家”原标题:...|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本文转自:中工网
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大国科学家”
原标题:
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今天的《大国科学家》系列报道 , 我们来认识一位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陈和生 。 作为我国2035年大科学装置发展路线图规划参与者 , 他主持了我国首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重大改造工程和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造 。 年过七旬 , 陈和生依然奔忙在科研一线 。
广东东莞 , 中国散裂中子源 ,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奋斗者”号钛合金样件内部残余应力的测量工作 。 由于中子对钛合金具有十余厘米的穿透深度 , 可以获得样件内部不同深度位置的残余应力信息 , 因此对残余应力的检测更加全面与精准 。
本文转自:中工网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国科学家”原标题:...|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文章图片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中科院院士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他们负责焊接工艺的研究 , 利用散裂中子源 , 在比较不同的焊接工艺以后 , 找到了这个最佳的焊接工艺 , 确保了这个安全 。
本文转自:中工网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国科学家”原标题:...|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文章图片
中国散裂中子源被称为“超级显微镜” , 投入使用4年多来 , 已经有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个科研团队 , 在此开展了前沿科学领域研究和高技术研发 。 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总指挥 , 能让散裂中子源作为平台 , 从细微层面预判安全隐患、测试大国重器 , 这是陈和生最兴奋的事情 。
本文转自:中工网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国科学家”原标题:...|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文章图片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中科院院士陈和生:所以这个散裂中子源在很多领域里头都是非常重要的 , 这只是一个例子 。
本文转自:中工网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国科学家”原标题:...|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文章图片
1964年 , 陈和生考入了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学习 , 1980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 , 1984年他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 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 , 陈和生毫不犹豫地回到了中科院高能所 , 成为我国第一位博士后 。
本文转自:中工网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国科学家”原标题:...|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文章图片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中科院院士陈和生:我的想法不是说我自己成就最大化 , 想的是中国的科学技术 , 归根到底是要靠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去奋斗才行 。
本文转自:中工网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国科学家”原标题:...|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文章图片
回国后的陈和生面临着巨大挑战 。 1998年 , 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 , 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 , 他提出了《我国高能物理和先进加速器发展目标》 , 我国首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重大改造则是目标之一 。 可改造方案刚刚获得国家批准 , 就遭到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严峻竞争 。
本文转自:中工网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国科学家”原标题:...|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文章图片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中科院院士陈和生:他们的所长曾经作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的高级顾问 , 在高能所待了三年 , 所以他很了解我们的弱点 , 他要和我们竞争 , 所以好多人就崩溃了 , 这个压力是非常大 。
本文转自:中工网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国科学家”原标题:...|陈和生: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
文章图片
从2004年到2009年 , 陈和生带领团队迅速对方案做了重大调整 , 大胆提出在现有的短且窄的隧道里 , 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方案 。 在全体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对撞亮度比之前提高了10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