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族小知识:“鲜卑族”简史

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的逐渐衰落,另一支游牧民族鲜卑族逐渐兴盛起来 。
关于鲜卑族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
01
源自东胡族匈奴人自称胡人,东胡族是中原汉人对东部匈奴人的称谓 。
东胡族长期栖居在滦河(源头在河北丰宁,流入渤海)中上游,及其东北部一带,形成部落联盟 。
东胡人有一部分人的先祖是太昊伏羲氏,风姓,伏羲氏后裔在商朝时期被商王武丁灭掉,逃亡者后来北迁,和当地胡人融合,形成东胡部落 。
《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正史都记载称:鲜卑族源自东胡族 。
《三国志》记载:“鲜卑亦东胡之余也 。”《史记索隐》记载:“鲜卑,东胡别种 。”

中国古代名族小知识:“鲜卑族”简史

文章插图
02
源自东夷部族三国东吴史学家韦昭在《国语》一书中记载:“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茅蕝[jué],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为盟 。”
周成王在歧阳(今属陕西宝鸡南)和诸侯会盟,当时,楚部落、鲜卑部落不够资格,楚部落又被称作荆蛮,负责给朝廷收集体现大臣身份的茅蕝,安设祭祀用的望表,鲜卑部落负责守护火堆不熄灭,因此,这两个部落不参加会盟 。
韦昭解释称:“鲜卑,东夷国 。”
现代学者考证认为:鲜卑部族是东夷支系的邾娄族 。
中国古代名族小知识:“鲜卑族”简史

文章插图
03
源自华夏族祖先是黄帝次子昌意 。
《魏书》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 。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
黄帝二十五个儿子分封在中原和边疆,其中次子昌意封地在南乐(今属河南南乐),昌意最小的儿子封地在北方,国中有大鲜卑山,其部众以山名为部族的称号,即鲜卑部族 。
中国古代名族小知识:“鲜卑族”简史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名族小知识:“鲜卑族”简史】04
躲避劳役出逃的秦国人《史记索隐》引用应奉写给汉桓帝的奏书:“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引以为号 。”
秦朝初年,秦始皇修筑长城,有服役的人逃亡塞外,居住在鲜卑山,这部分人以山名为部族称号 。
《翰苑集》也有类似的记载:“鲜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亡塞外 。鲜者,少也 。卑者,陋也 。言其种众少陋也 。”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长城,其部下的服役者,出逃塞外,自称“鲜卑部族”,“鲜”的意思是少,而“卑”的意思是丑陋、狭小、见识短浅 。
05
源自山戎《史记集解》记载:“山戎、北狄,盖今鲜卑 。”
山戎是北方较为强大的部族,春秋时期,曾在河北北部、辽宁西南、内蒙古东南一带先后建立了孤竹、令支、屠何、无终等国 。
中国古代名族小知识:“鲜卑族”简史

文章插图
鲜卑族发源地在什么地方呢?
上述几种说法,大多提到了鲜卑山、大鲜卑山,这座山据专家考证就是今天北方的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成为鲜卑族的兴盛之地 。
秦汉时期,鲜卑人经常遭到匈奴人的奴役,东汉时期,曾追随匈奴人骚扰大汉边境 。
东汉中期,鲜卑人开始反抗匈奴人,分别在元和二年(公元85年)、永元三年(91年),两度攻击匈奴人 。
匈奴分裂后,鲜卑部族在东汉和南匈奴的联合打击下,被迫迁往中亚,后占据了蒙古草原 。
十六国时期,鲜卑部族趁中原大乱之机,先后建立前燕、西燕、后燕、北燕、南燕、西秦、南凉、代等政权 。
后燕燕元二年(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 。
中国古代名族小知识:“鲜卑族”简史

文章插图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的鲜卑各部,鲜卑族进入强盛时期 。
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周、北齐取而代之,鲜卑族自此开始衰落 。
隋唐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