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小米智能工厂二期2023年底投入生产,中国智能制造正在加速

智能制造|小米智能工厂二期2023年底投入生产,中国智能制造正在加速

文章图片

智能制造|小米智能工厂二期2023年底投入生产,中国智能制造正在加速

文章图片


(本篇文章共1633字 , 阅读时间约2分钟)
5月11日 ,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在个人微博表示 , 小米智能工厂二期预计2023年底开始投入生产 , 为年产为1000万部高端手机的大型智能工厂 。 据了解 , 小米智能工厂二期2021年7月于北京市昌平区正式动工 , 是小米集团重点建設的第二座智能工厂 , 占地面积5.83万平方米 , 将落实包含SMT贴片、板測、组装、整机测试、成品包装等全流程的第二代手机智能产线 , 预计可生产1000万部智能手机 , 产值约600亿人民币 。

由小米的这则新闻可以看出 , 当下 , 中国智能制造正在加速 。 众所周知 , 智能制造概念于2010 年代早期被提出 , 虽然 , 业界对其重视之程度也越来越高 。 然而 , 碍于资金、软硬体技术与现实需求 , 智能制造有关应用并未能大规模导入制造业 。
2010年代中期以来 , 随着人力成本持续提升、终端需求变化越来越快 , 终于促使各领域制造企业加速智能制造的应用以革新生产流程、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 并试图让生产线能够应付日趋多元且变化迅速的终端需求 。
据相关资料 , 至2010年代后期 , 全球范围内 , 电子、钢铁、汽车、医疗、零售等各领域大厂已陆续投入智能化生产线:电子领域的鸿海、美光、西门子、英飞凌、施耐德电子 , 钢铁领域的塔塔钢铁、宝山钢铁 , 汽车领域的博世、福特、宝马、医疗领域的强生 , 零售领域的宝洁、联合利华等 , 家电行业的海尔、美的等 , 皆大手笔建设智能制造工厂 , 其中不乏由世界经济论坛(WEF)认定为具指标性的灯塔工厂 。

及至2019年末至2020年中 ,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 , 各国各地区的防疫措施使人流、物流受到管制 , 甚至屡屡导致供应链陷入断链危机 。 在此情况下 , 智能制造模式显然比传统制造模式更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 。 因为在防疫期间 , 不仅产线人力可能随时出现短缺 , 终端市场需求也出现剧变 , 而智能制造模式不仅可将人力短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 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配置产线 , 提高产线的弹性 。 故而 , 在疫情蔓延同时 , 投入生产的智能制造工厂也越来越多 , 增长力道十分强劲 。 例如电子代工大厂鸿海在2020年已拥有11座灯塔工厂 , 至2021年更一口气规划建设另外20座灯塔工厂 , 导入智能制造的态度相当积极 。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 , 由于受防疫措施影响的企业并不限于大型企业 , 许多中小型企业同样了要面临人力短缺问题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冲击 。 因此 , 受于资金体量等各方面限制 , 对于智能制造应用裹足不前的中小企业们 , 开始思考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 自2020年以来 , 尝试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中小型企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 也为其迈向智能制造应用开启了大门 。 整体来看 , 在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 , 大型企业更加积极布局智能制造 , 而中小型企业对于智能制造有关应用的探索也逐步加深 。

在全球智能制造加速的过程中 , 有着“世界工厂”之誉的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 。 据中国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1.4万亿元 , 自2010年以来 , 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 。 中国制造体量庞大 , 在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牵引下 , 智能化改造需求强劲 。 同时 , 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下 , 大多数的制造企业正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的成长阶段 , 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