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上海核酸采样机器人诞生!记者亲测“捅嗓子”

物联网|上海核酸采样机器人诞生!记者亲测“捅嗓子”

文章图片

物联网|上海核酸采样机器人诞生!记者亲测“捅嗓子”

文章图片


经过多天夜以继日的奋战 , 核酸采样机器人在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诞生 。
它搭载在研究院与奇瑞控股集团、节卡机器人合作开发的“sairi赛瑞”智能核酸采样车上 , 能代替人力 , 完成核酸采样整个过程 。
记者21日来到节卡机器人公司 , 体验了一番机器人“采样员”的工作 , 感觉它的采样操作很规范 , “捅嗓子”的动作很轻柔 。
“视觉+力控”确保准确安全
只见这台机器人的两个手臂做着“比心”姿势 , 配上一对大眼睛 , 显得憨态可掬 。 它的业务能力如何?记者亲身体验了一番 。

首先 , 记者打开手机上的核酸码 , 在智能核酸采样车的一个窗口完成扫码 。
随后 , 记者来到另一个窗口 , 与机器人“采样员”面对面 。
“请张嘴 。 ”根据语音提示 , 记者脱下口罩、张开嘴巴 , 机器人的右臂电爪抓起一根棉签 , 慢慢地伸向喉咙 。 触碰到咽后壁后 , 机械臂就开始左三圈、右三圈地采集分泌物 , 旋转动作很规范 , 没有带来不适感 。

完成采样后 , 机器人右臂慢慢地缩回;与此同时 , 左臂电爪抓起一根试管 , 将它伸到安装在车内顶部的拧盖装置上 , 把试管盖子拧下来 , 随后保持管口朝上状态 , 向右下方移动 。
此时 , 机器人右手将棉签放入左手抓取的试管 , 再利用一个装置将棉签棒切断 。 随后 , 左臂又一次把试管伸到拧盖装置上 , 把盖子拧紧 , 再放入试管架 。
这些流程结束后 , 机器人工作区域就会进行喷淋式消毒 。 车内还装有紫外线灯管 , 用于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 。

机器人为何能准确、安全地完成咽拭子采样?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医疗中心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闫维新解释说 , 这款机器人装有视觉和力控传感器 。
凭借视觉传感器 , 它能识别人脸位置 , 以及嘴部张开动作是否符合采样要求 。 如果符合 , 机械臂就把棉签伸入 , 再用内窥视觉系统检测口腔内环境 , 识别出扁桃体 , 引导棉签采集扁桃体附近的分泌物 。 力控传感器则能实时反馈力控数据 , 将机械臂的力量控制在安全阈值内 。
“视觉引导加力控反馈 , 是协作机器人的特点 。 当碰撞力矩达到设定的力矩上限 , 机器人会立即做出自适应调整 , 充分保障人机安全协作 。 ”节卡机器人副总经理檀志理说 , 除了核酸采样这个新岗位 , 协作机器人已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餐厅、肢体康复等很多领域 。
【物联网|上海核酸采样机器人诞生!记者亲测“捅嗓子”】在开发无人驾驶核酸采样车
眼下 , 上海正在加大力度、加快布局建设“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安排 ,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员工返岗流动中的核酸检测需求 , 在原有“防疫车”的基础上再度升级改造 , 实现咽拭子无人自主核酸采样 , 为各类市场主体复工、15分钟核酸“采样圈”创造更好条件 。

不久的将来 , 搭载采样机器人的智能核酸采样车有望投入应用 。 车内只有驾驶员一人 , 采样工作完全交给机器人 , 仅需30秒左右即可完成一次无人核酸采样 。 由于车内安装了正压设备 , 即使驾驶员没穿防护服 , 也不会有感染风险 。 车内还将配备核酸检测设备 , 实现“采检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