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意思是什么 不求甚解意思

不求甚解
只求明白大约,不求深入了解 。“不求甚解”的本意是读书只求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不含贬义;后常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也指核实情况不深入,含贬义;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 。
成语出处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垂柳,因认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
【不求甚解意思是什么 不求甚解意思】后人由此提炼为成语“不求甚解” 。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是晋宋之时作家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 。在文中作者说明其三大兴趣,一是读书,二是喝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流露出强烈的品格个性之美 。文章立意奇特,裁切恰当;选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 。

不求甚解意思是什么 不求甚解意思

文章插图
创作背景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创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 。
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觉得,《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之前 。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中曾提及:“他在二十八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表示自己的从文志愿 。”如果这说少年时所作的话,那这便不是自传了,可能是陶渊明在年少时对生活的设想,说明志向,规划未来 。
但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可见陶渊明书中五柳先生贫困潦倒,家境贫困 。如此情景不像给自己规划未来,因此有学者觉得文章创作于晚年时期 。清朝学者林云铭指出文中赞语中“无怀氏”“葛天氏” 传达了安贫乐道的情怀和不做官的态度,能够推断这是陶渊明弃官后所作 。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晋代开国元勋,爷爷做过太守,爸爸早死,母亲是晋代名流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8岁之前,因为爸爸早死,他从少年时期就处于生活贫困当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岁至晋安帝义熙年间(405年)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义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逝 。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被称作“隐逸诗人之宗”,开辟了田园诗一体 。陶诗的艺术造就从唐朝开始受到推崇,更是被当作是“为诗之压根准则” 。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
不求甚解意思是什么 不求甚解意思

文章插图
成语典故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的诗人,他开辟了田园诗体,也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种境界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代和南朝更替的动乱年代,国家分裂,政治黑暗,生灵涂炭 。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因为家道衰落,生活并不富裕,并且充满着忧虑和不幸 。
可是,陶渊明兴趣高尚,不求名利 。他做彭泽县令时,上边派了个官员下来视察,县里的下属官员要他端正衣冠去迎接 。陶渊明愤然说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村里小孩折腰,进而弃官,回到家乡继续过清苦的生活 。
在看透了官场勾心斗角、腐败黑暗的丑陋内情后,陶渊明尤其喜爱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 。他在勤劳耕种之暇,或和好友喝酒畅谈,或在家中读书吟诗,生活十分惬意 。他家门口有五棵大柳树,因此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 。28岁那年,他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也就是他自己的小传 。
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写到:这位先生也不知道是何许人,就连名字也不知道,由于住房旁边有五棵垂柳,而自称“五柳先生” 。他喜欢恬静,不善言谈,不求名利 。喜爱读书,但不死啃字句 。每次有哪些新的体会,就高兴得连吃饭都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