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百度才是滴滴的最大对手( 三 )


堪称自动驾驶“黄埔军校”的百度 , 无论在无人车里程测试、牌照数量 , 还是专利数量上都要更胜一筹 。 网约车巨头滴滴想要进军Robotaxi , 必然会与百度迎来一场“大战” 。
照理说 , 在推进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 , 有着技术优势的自动驾驶企业输出系统 , 主机厂商提供车辆 , 出行平台负责运营 , 本是较为理想、也是效率最佳的状态 。 可是囿于商业竞争的波云诡谲与利益考量 , 他们总是会不自觉地渗透进对方的“领地” , 比如滴滴不仅自己研发自动驾驶 , 还在联手厂商造车 , 百度也在不断升级自己的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 。
每一轮竞争升级背后都是事关生存的博弈 , 没有人想输 。
三、守好安全红线 , 奔向智能交通时代
在Robotaxi大规模普及之前 , 我们还要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安全 。
事实上 , 自动驾驶被提及伊始 , 就是为了解决交通安全问题而非成本、效率等其他问题 。 只是过去自动驾驶技术一直被“束之高阁” , 没有大规模落地 , 人们没有具体的感知 , 自然就对它的安全性存疑 。
近些年 ,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 , 自动驾驶要比人工驾驶“更安全” 。 特斯拉车主的实测数据中 , 全程开启了FSD(全程自动驾驶)车辆 , 比手动驾车遇到危险再被动开启FSD的安全数据高出八倍多 。
轻舟智航CEO于骞曾把安全比作自动驾驶的天条 , “90%的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 自动驾驶就是要把不安全的驾驶行为消灭掉 , 实现真正的安全 。 ”
自动驾驶的发展进步 , 需要源源不断的数据喂养 , 但只有经过算法、算力进行分拣、训练、仿真与挖掘的数据才有价值 , 这些需要时间沉淀积累的数据也是让自动驾驶“更安全”的重要砝码 。 在Waymo、百度等企业的持续推动下 , 自动驾驶已经迈过了烧钱的1.0阶段 , 具备开启商业化2.0的可能性 。
除此之外 , 行业相关法规政策与标准制定的不断推进 , 也是催动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落地的“东风” 。 回望过去 , 政策的松绑对促进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与培育应用至关重要 。 奔驰的L3级自动驾驶汽车在德国被允许上路 , 促使其成为全球首个获得L3级自动驾驶许可的车企 , Cruise在加州取得DMV与CPUC的部署运营许可 , 进入了商业化落地探索新阶段 。
全球的交通出行市场 , 见证了共通的未来 。
现在 , 同样的剧情也在中国上演 。 百度与小马智行在北京亦庄成为国内首批获许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 , 实现了中国Robotaxi商业运营收费从0到1的突破 。
Robotaxi前装量产与成本的降低 , 冲击着既有的网约车市场 , 也加快了出行市场的洗牌速度 。 2021年被外界视为我国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元年 。 在Robotaxi之外 , 还有Robobus、低速无人车等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场景在多个城市试点运营 。
重庆永川在21年4月投入3辆配备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公交车 , 开启双向里程近10公里的自动驾驶公交线路收费运营示范项目;深圳发布国内首部自动驾驶低速无人车商业应用标准 , 重点引入低速无人车 , 实现在物流配送、环卫保洁、安防巡逻等场景的全面无人化 。
政策明朗 , 越来越多城市落地自动驾驶商业化规模运营 , 资本愿意下注 , 企业愿意投入 , 人们对自动驾驶也多了几分信任 , 由此形成正循环 。
当共享出行与自动驾驶的融合逐渐加深 , 直到有一天人们不再需要驾驶 , 汽车进化为“全场景智能移动空间” , 各式交通工具联运 , 城市交通进化为Maas(出行即服务)——能够为人们出行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 , 那时 , 我们将迎来一个真正的智能交通大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