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百度才是滴滴的最大对手( 二 )


二、百度、滴滴必有一战
共享出行的故事转换新方向的同时 , 战场上的玩家也跟着改变 。
国内百度算得上在 Robotaxi 市场投入最多的企业 。 9年2700万公里路测里程 , 百度萝卜快跑(取自Robotaxi的谐音)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开放载人出行服务 , 在北京、重庆、阳泉开展商业化收费出行服务 。 百度在2021年Q4财报中披露 , 四季度萝卜快跑订单量约21.3万单 , 环比增长近一倍 。



缘起于去年11月 , 北京宣布开放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后 , 萝卜快跑在第一时间拿到了Robotaxi商业化的第一单 , 百度也一度被外界视为最接近盈利的Robotaxi公司 。
但其实“拿单”背后 , 是技术升级、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系统工程 , 以及无数次的研发、路测及落地验证 。
自动驾驶是一件极其烧钱 , 且长期烧钱的事情 。 在Uber无人车部门出售后 , 外媒曾估算过 , 花费投入超20亿美元 。 百度仅去年一年 , 研发投入就超200亿元 。
好在百度持续重投入换来了一些成果 。 百度无人车不仅把Robotaxi的成本控制在了和出行平台相当甚至更低的范围 , 且实现了每一代车型能力比前一代提升十倍 , 成本却下降一半的“渐进式优化” 。
百度于2021年6月发布的第五代共享无人车ApolloMoon , 包括汽车和L4级别自动驾驶套件在内的整车成本仅为48万元 , 为行业内L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 。
随着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拐点的到来 , 走全栈技术路线的百度 , 与网约车巨头滴滴正在互相深入对方腹地 。 麦肯锡预计 , 2025年 , Robotaxi成本会和网约车、出租车打平 , 之后 , Robotaxi成本会逐年降低 , 并逐步取代人工驾驶的出租车 。
硝烟在无声中燃起 。
与百度的技术降维不同 , 滴滴布局Robotaxi显得更为迫切与必要 。
滴滴拥有全球最大的出行运营网络 , 每天服务成千上万的用户出行 , 有丰富的场景与海量数据 , 能够为自动驾驶技术迭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网络调度经验也更老道 。
但持续的监管高压 , 以及50多亿元的亏损让滴滴倍感压力 , 如今的滴滴迫切需要找到出行之外的“第二条生命线” , 自动驾驶就是那根“救命稻草” 。
程维在去年曾公开表示 , 到2025年 , 搭载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 , 新的迭代版本能够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 。 到2030年 , “希望去掉驾驶舱 , 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 ”
其实搞自动驾驶这件事儿 , 滴滴五年前就在筹谋 。 2016年 , 滴滴成立了自动驾驶部门布局Robotaxi , 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 。
去年4月 , 滴滴推出自动驾驶硬件平台“滴滴双子星” , 主要用于滴滴新一代自动驾驶车队 。 7个月后 , 滴滴又与车企比亚迪合作推出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 , 这款专门为“共享出行而生”的车型已在长沙试运营 。



IPO后 , 滴滴的发展重点本是“共享出行、车服方案、出行电动化与自动驾驶” , 只是一场退市风波打乱了一切 。 要知道 , 在滴滴上市招股书中 , 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估值已达34亿美元 。



可如今 , 没有了大资本们的持续输血 , 赴港上市也不顺 , 滴滴需要“去肥增瘦” , 加快盈利进程 。 此前有数据统计 , 滴滴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占乘客支付费用的79.1% , 如果能在商用端大规模普及Robotaxi , 意味着可以刨除掉这部分开支 , 滴滴也有望扭亏为盈 。
可以说 , 未来滴滴想要在国内卡位Robotaxi , 继续笑傲出行市场 , 百度将是它的最大对手 。 一个细节 , 国内超一半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CEO或主要负责人都出自百度系 , 如文远知行韩旭 , 小马智行彭军 , 楼天城 , 中智行王劲 , 千挂科技廖若雪等 , 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也曾在百度任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