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再见,别再说我慢了( 四 )


2018年 , 标榜自己为“首个自主创新智能内核”的红芯浏览器被曝使用的是Chromium内核 , 一时引发群嘲 。 红芯高层曾对媒体表示:“未来每个中国人 , 每天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红芯浏览器 。 ”其官网还称IE的404页面就是由创始人陈本峰设计 , 这些豪言都成了坐实红芯“虚假宣传”的添头 。
不过陈本峰在争议中的一些发言 , 倒的确勾勒出了浏览器市场的状况 。 他表示浏览器“是很老的技术” , 在开源基础上做创新早已是“行业内通用的事情” , “重复造轮子”没有意义 。 智能手机普及后 , 浏览器就不再是人们上网的“唯一窗口”了 。
浏览器黄昏里不止IE
在移动端 , 浏览器只是互联网的入口之一 , 地位没有应用软件重要 。 它的性质也只是一款应用 , 甚至可以成为其他App的内嵌功能 。
2012年Q4百度发布的一份趋势观察报告显示 , 国内移动设备的使用时长首次超过了PC , 次年Q1 , 移动互联网上网时长已超出PC29% , 网购、影音、地图等应用的使用时长均有两位数增长 , 浏览器只增长了2% 。
IE:再见,别再说我慢了
文章图片
一个侧面案例是 , 3G时代就抢占先机的UC浏览器成功在2014年实现了移动端装机量第一 , 而它靠的也不是浏览器自身的使用特色 , 而是因为集成了视频、小说、购物等多种功能 。
国际市场上 , 用户习惯的迁移也使花大力气研发内核成为了吃力不讨好的买卖 。 2013年 , Opera放弃自己用了近20年的Presto内核 , 加入Chromium大军 , 公司在3年后被360携手昆仑万维收购 。
谷歌一家独大后 , 微软也尝试过收复失地 , IE8-IE11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 但战场都已经转移了 , 无论如何挽救 , 等待IE的都只有市场份额的飞速下滑 。 曾经预判“互联网潮汐”的微软 , 几乎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整波浪潮 , 当iPhone内置Safari , 安卓内置Chrome时 , 微软也只能看着其他公司使用它曾擅长的捆绑策略 。
Windows10在2015年发布 , 内置新的浏览器Edge , IE则被藏到了开始菜单深处 。 诞生时Edge拥有自己的内核 , 2018年年底微软则宣布将浏览器内核迁移为Chromium内核 , “屠龙者”谷歌似乎成了新的巨龙 , 伏在一片已经没有硝烟的废墟上 。
从那时起 , IE浏览器就开始了与用户的漫长告别 。 2019年微软网络安全专家克里斯·杰克逊呼吁用户不要再用IE上网了 , 他表示IE“是一种兼容性解决方案 , 不支持很多新的网络标准 , 而且远不如现代浏览器安全” , 直接挑明了IE只能作为网页不兼容时的备选项 。
2020年8月 , 微软宣布将停止即时会议软件MicrosoftTeams对IE11的支持 , 2021年8月 , IE11也不再支持Office365、OneDrive和Outlook等微软的基础配套软件 。
即便在网络环境相对特殊的中国内地 , 谷歌也依然在浏览器领域占主导地位 , 据“前瞻经济学人”的统计 , 2020年谷歌浏览器在PC市场的市场份额还有38.64% , 360浏览器紧随其后占24.6% , 手机市场谷歌占48.89% , 第二名UC占22.61% 。 而即便靠感性印象也能知晓 , 浏览器的使用率和这些公司在国内互联网中的影响力已经没什么联系了 , 它早已不是“上网”不可或缺的载体 。
IE:再见,别再说我慢了
文章图片
浏览器落幕背后 , 也是互联网不断深入日常生活的印证 。 从App取代浏览器开始 , “互联”甚至也不再是网络最鲜明的关键词 , 在用户体验上 , App和App之间更像一座座岛屿 , 不完全隔绝但也不乏障碍 , 推送、投喂、大数据、信息茧房等成为了过去十年内 , 与发展相伴的争议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