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再见,别再说我慢了( 三 )


IE:再见,别再说我慢了
文章图片
“我们犯了一个错误 。 以后将更频繁地更新浏览器 , 以免被其他竞争对手分走更多市场份额 。 ”比尔·盖茨说 。 但火狐浏览器的势头看似不可阻挡 , 它在2008年突破了1亿下载量 , 3.0版本成为“世界上24小时内下载量最大的软件” , 英国网站Vnunet网站甚至将火狐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 列为“10大鼓舞人心的IT事件”之一 。
火狐浏览器的巅峰定格在2009年 , 全球市占率达32% , 仅次于IE 。 当时人们难以预料 , 突然杀出的谷歌才是最后的赢家 。
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曾长期反对开发浏览器 , “当时我们是一家小公司 , 不想在浏览器大战中输得鼻青脸肿 。 ”在这种思路指引下 , 逐渐壮大的谷歌还曾资助Mozilla基金会开发火狐与IE抗衡 , 并签下3年合同来获取火狐浏览器内的默认主页、默认搜索栏等固定配置 。 2008年 , 他们却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GoogleChrome 。
IE:再见,别再说我慢了
文章图片
谷歌浏览器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超过Opera和Safari , 2012年5月超过IE , 此时IE市场份额只剩32% , 火狐剩25% 。 短暂“三分天下”后 , 谷歌浏览器成为了浏览器市场的统治者 。
在互联网成熟的时代 , 和搜索引擎绑定才是浏览器的优势 , 与操作系统捆绑反而成了累赘 。 另一方面 , 几大浏览器的竞争 , 本质上是“内核”技术之争 。
简单来说 , 网页是由一串串代码构成的 , 浏览器的作用便是将代码显示为人们能看懂的生动页面 , 这一过程中 , 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浏览器的“渲染引擎” ,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核” 。 内核决定了显示方式、页面格式等 , 早年用户对IE和网景的争斗不满 , 就是因为同一网页只能适配两者之一的内核 , 限制了人们自由选择看什么网页 。
内核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 , 谷歌就曾召集过1000个程序员 , 为开发Chromium内核工作了10年 , 研发成本超过30亿美元 。 而Chromium内核从诞生起也是彻底开源的 , 随着市场份额扩大 , 谷歌逐渐成为了新的行业标准制定者 , 国内大部分浏览器如360、QQ、搜狗等 , 都是基于Chromium内核制作 。 但国内又存在大量只能用IE访问的网站 , 这在2010年左右催生出“双核浏览器” , 用IE的Trident内核访问网页叫“兼容模式” , 用谷歌浏览器的Chromium内核访问叫“高速模式” 。
在这个层面上 , 国内浏览器的战争一直是“换皮战争” , 至今也没有自主研发的“纯原创”内核 。 早在1999年 , 一位网名为“changyou”的程序员基于Trident内核 , 在论坛中发布了国内首款浏览器“MyIE” , 更新若干版本后 , 他留下告示“免费开发 , 高手可自行修改” , 随即消失在互联网中 , 20多年再未现身 。 尽管有“抄袭”之嫌 , MyIE还是点燃了国内团队的开发热情 。
IE:再见,别再说我慢了
文章图片
下载量一度破亿、被微软邀请参加过CES2006展会的傲游浏览器 , 公司化运营前的名字便是“MyIE2” 。 绿色浏览器、世界之窗浏览器等也都被视为MyIE的继承者 。 2006年世界之窗浏览器被媒体质疑成“外壳浏览器” , 其负责人表示不同浏览器之间 , 比拼的不再是底层技术 , 而是满足用户需求的特色与创意 。
后来的浏览器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条更便捷的道路 , 中国互联网发展至巨头时代后 , 社交、门户、杀毒领域的大公司为了抢夺“互联网入口” , 都开始瞄准古老的浏览器市场 , 腾讯的TT浏览器、搜狐的搜狗浏览器、奇虎的360浏览器等乱战一片 。 巨头入场让第一批独立浏览器难再生存 , 或倒闭或被收购 , 而既然用的都是海外内核 , 只靠设计特色谁也无法“一统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