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再见,别再说我慢了( 二 )


1997年10月 , 微软给IE4.0办了场发布会 , 竖立在发布会场的“e”标志引人瞩目 , 第二天早晨 , 网景的员工们在自家公司草坪上发现了这个有3米高的巨型装饰品 。 面对公开挑衅 , 他们立刻推倒“e” , 然后让一只Mozilla恐龙踩在上面 , 恐龙举起的手牌上还写着“Netscape72 , Microsoft18” , 代表两家浏览器各自的市场占有率 。
IE:再见,别再说我慢了
文章图片
但IE4.0还是成为了竞争分水岭 。 这代IE可以加载动态网页、改变文字图像位置 , 还能播放MP3音乐 , 在浏览效果上已经优于网景浏览器4.0 。 而几年时间内 , 微软和网景都更重视功能特色 , 忽略产品维护 , 由此造成的软件崩溃、安全漏洞以及网页显示标准不统一 , 已经让用户和开发者们苦不堪言 , 当IE的使用体验不输网景时 , 就没有网景的理由了 。
在微软的商战组合拳下 , 网景兵败如山倒 , 1998年被华纳子公司“美国在线”收购 , 2000年时 , 网景浏览器的市占率只剩13% 。
IE和Windows的捆绑策略执行不久 , 美国司法部就开始对微软涉嫌反垄断展开调查 。 案件持续7年之久 , 1998年提起联合诉讼 , 2000年的判决认为微软应该拆分成两家公司 。 彼时微软已经以6616亿美元创下了最高上市市值纪录 , 比尔·盖茨也辞去CEO改任董事长 。
庭审中 , 微软方的主要观点是捆绑属于创新与竞争的结果 , 副总裁在现场播放演示视频表明删除IE会让Windows变慢 , 不过事后该视频被证实是伪造的 。 比尔·盖茨则以含糊其辞应对问询 , 向大众公开的1小时庭审视频里 , 他一共说了22次“不知道”和14次“我忘了” 。
最终结果是微软没有被拆分 , 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驳回了判决 , 而IE和Windows一起成为了PC时代的霸主 。 2003年 , 微软给各州支付了总额15.5亿美元的诉讼费用 , “世纪审判”才尘埃落定 。 不过这场反垄断调查还是拖慢了微软的步伐 , 若干年后比尔·盖茨就数次谈及 , 如果不是他被案件分心 , 谷歌的安卓不会有机会崛起 。
国内浏览器:换皮战争2.0
假如IE在浏览器领域的地位算是实现了“问鼎中原” , 从2001年推出IE6起微软5年没再发布迭代产品 , 则给了其他浏览器“群雄逐鹿”的机会 。
IE6也是在国内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期 , 最为中国网民所熟悉的上网工具 , 对互联网的探索欲其实掩盖了它的不少缺陷 。 当时网速本身很慢 , 与IE加载页面的迟缓简直“天作之合” , 它也不支持页面标签 , 一个网页崩溃会令整个软件卡死 , 如果回头去看弹窗多、卸载难等问题 , 也都是让人想对着屏幕倾泻暴力的顽疾 。
挪威最大通讯公司制作的Opera浏览器与IE诞生于同一时期 , 一直因快速、小巧的优势得到媒体和业界好评 , IE开始“不思进取”时其市占率呈缓慢上升态势 。 2003年苹果发布Safari浏览器 , 也加入了蚕食IE的行列 。
IE:再见,别再说我慢了
文章图片
IE最大的挑战来自曾经的老对手 。 被收购前 , 网景公司的一批核心成员创立了公益组织Mozilla , 并将原网景浏览器的代码开源公布 , 这让它在欧美被视为互联网开放精神的化身 。 Mozilla基金会没有放弃研发 , 起初他们打算将产品命名为“Phoenix” , 即西方传说中的不死鸟 , 寓意网景浏览器从灰烬中重生 。
由于版权问题 , 一番命名波折后它改为MozillaFirefox , 在2004年正式登场 , 即火狐浏览器 。 Mozilla基金会没钱做营销 , 粉丝们自发响应募捐 , 在《纽约时报》上买下一整版广告 。 功能方面 , 火狐拥有的标签页浏览、即时书签、自定义搜索引擎等都优于IE , 被《福布斯》评为“2004年最佳浏览器” , 杂志《PCWorld》将它列入“2005年最佳百大产品” , IE6则在《PCWorld》次年评选的“史上最糟糕科技产品”中位列第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