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阿里翻译,百万中小商家让国货搭上跨境快车,“语言”不再( 二 )


此后,阿里在建设更加通用的多语种翻译能力的同时,还逐渐把自身的翻译能力开放出去,服务了跨境行业大量的软件开发者和中小企业,为整个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添柴加薪 。2021年,阿里巴巴获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智能翻译系统”领域“揭榜挂帅”优胜单位 。
这一步步进阶的背后,离不开阿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团队对技术的不懈锤炼 。
杨宝嵩是阿里达摩院语言技术实验室的一名工程师,他所在的小组专门支持跨境电商平台翻译算法的研发工作 。每周,他都要和同事们收集平台上买家卖家的使用反馈,每个季度团队会实地走访商家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从而对翻译平台进行优化和升级 。比如,近两年,为了在准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翻译的“地道性”,团队在业界首创了“创译技术”,即创造性翻译技术,系统能够根据各国语言习惯和文化自动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对商品信息进行调序、意译、合并、扩展等 。
“在国内,人们喜欢把商品叫作宝贝,但如果我们直接翻译成‘baby’给到国外消费者,人家会觉得很奇怪,这个时候,我们的翻译技术可以通过理解语境,自动调整为类似‘product’这样的翻译 。”杨宝嵩说道 。
很多国内商家习惯在标题里面堆砌大量关键词,经常给海外买家带来阅读障碍,应用创译技术后这个问题得以改善 。杨宝嵩介绍,“不同国家买家偏好的阅读顺序不同,比如韩国买家喜欢先看品牌和核心卖点,泰国买家喜欢先看折扣,我们的翻译系统能自动根据海外买家的习惯对标题进行精简提炼,并调整信息顺序 。”
这项新技术研发难度相当之高,由于国内外均没有成熟技术可借鉴,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早期通过人工一条一条地对不同国家的商品进行归纳总结,累积学习了几十万种商品 。后期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系统终于实现对各地表达风格的自动学习 。
市场需求是先进技术最好的孵化器 。眼下,跨境电商还将进一步爆发,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规模总体将突破2.95万亿元 。可以预见,方兴未艾的跨境电商,还将倒逼平台翻译技术迎来更大突破 。
【借助阿里翻译,百万中小商家让国货搭上跨境快车,“语言”不再】(图片由阿里云授权中国网财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