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自律成瘾”的年轻人,在互联网积极劝学( 三 )


“不止是打造一个学习空间 , 更是运营一种学习氛围 。 ”
除了和图书馆一样的规则秩序(包括“不能讲话”“手机经验”“不吃东西”等) , 付费自习室的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还来自于聚集在这个学习空间里的“用户” 。
虽然有很多人选择在相对安静的图书馆学习 , 但图书馆依然是以“书”为主导的 。 日本付费自习室产业兴起的契机之一 , 就是上世纪70年代 , 日本的公共图书馆开始禁止阅读管内书籍以外的学习行为 。
而自习室则不同:“自习”就是所有付费用户进入这一空间的目的 。
于是我们又绕回到了在腾讯会议开摄像头学习的自律逻辑:通过强化他者的存在 , 来达到监视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 。
Real说这几年下来 , 自习室的主要顾客从最开始有备考需求的人群 , 慢慢扩展到了重拾自我的二孩妈、35+转换赛道的社会人……
每年毕业生人数稳步攀升 , 而大厂裁员潮不断 , 人工智能的出现也让更多传统工作岌岌可危 。 这些情境结合之下 , Real相信 , “学习氛围”作为一个产品 , 它的“刚需”人群也将不断扩大 。
写在最后
把学习形容成一种“刚需” , 大概和“自律成瘾”的说法一样 , 来自某种矛盾的现实基础:
我们“需要”学习 , 但我们不一定“想要”学习;我们“需要”纪律 , 但我们不一定“想要”被规训 。
1891年 , 奥斯卡·王尔德曾在《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这篇散文中 , 对未来进行了一种如今看来过于天真的设想:
“今天的机器在与人竞争 , 而在正确的情形下机器应该服务于人 。 毫无疑问 , 未来的机器会是这样的 。 ”
“当人类在自得其乐、享受文雅的闲暇(人类的目标是它而不是劳动)、创造美丽的事物、阅读美好的东西 , 或仅仅是怀着赞美和喜悦沉思这个世界时 , 机器就会在做一切必需的和令人不快的工作 。 ”
“事实情况是 , 文明需要奴隶 。 希腊人在这一点上是完全正确的 。 除非有奴隶在做丑陋的、可怕的和无趣的工作 , 否则文化和沉思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 用人做奴隶是错误的、不可靠的 , 同时也是道德败坏的 。 世界的未来仰仗的是机器奴隶制和对机械的奴役 。 ”
王尔德对于资本市场以及现代社会运作机制的天真由此可见 。 在他构想的世界中 , 人类没有“需要” , 只有“想要” 。
而现实却要复杂得多:我们不仅“需要” , 我们更想把“需要”打造成“想要”;
而“想要”打造、“想要”包装本身 , 或许也正在成为一种“需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