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自古文人众多,唯独喜欢五柳先生 。自从上学时,在课本上看到陶渊明的诗开始,就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诗人,学他的诗越多就越喜欢 。

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

文章插图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喜欢他的诗,喜欢他的田园生活 。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
自古文人众多,唯独喜欢五柳先生 。
自从上学时,在课本上看到陶渊明的诗开始,就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诗人,学他的诗越多就越喜欢 。
1、喜欢他的田园风
现在装修时有田园风格、简约风格、中式风格等等,但是被称为第一位田园诗人的是陶渊明,从他的笔下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画面 。
从小在田野间长大,或玩耍或劳作,有欢声笑语有大汗淋漓,不知不觉中就长大了 。
离田野就越来越远了,虽然人离开了田园,但是心里却留着一片田园 。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读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一句时,就想到自己下地锄草的经历 。
记得有一年暑假时雨水特别多,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下雨,虽然每次都是雨过天晴,但是地里有积水没法下地劳作 。
这种天气植物最喜欢,有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不管农作物还是杂草都疯狂的生长着 。
等雨停地干后再去干活时,庄稼窜了一大截,杂草也不甘落后,没有庄稼的地方都长满了野草 。
虽然没有到草盛豆苗稀的地步,但是要想把草拔完也是一项巨大工程 。
闷热的天气在地里晒着拔草,有的草生命力顽强,光拔掉还不行,还得把它们抱出来,否则在地里就又会生根生长起来 。
2、喜欢他的辛勤劳作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
夏季白天时间特别长,早上四点多就天亮,晚上八点左右才天黑 。
每天都是五点左右被叫起床,每次都是挣扎好久才能起来,非得到不得不起才穿衣,起来就开始吃饭,吃完饭就趁着凉快下地干活 。
下午四点左右才能下地,开始时汗流浃背,但是越来越凉快,太阳落山后看着天边的晚霞 。
知道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一般到家就八点左右了 。
每天都是这样周而复始的进行着,农活就是永无休止的,只要想干总有活等着你去干 。
没有辛勤劳作就没有好的收成,所谓人勤地不懒,土地不会亏待勤快人,庄稼也不会欠庄户人的力气 。
3、喜欢他的悠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 。
“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
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 。
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
也许,人们能够在某个时刻,能进入一个纯然平和的、忘却人生所有困扰的状态 。
但这绝不可能成为任何人(包括陶渊明)的全部人 。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三峡两岸的山崖时,瞬间就惊呆了,没见过如此陡峭壮观的山 。
正如郦道元《三峡》里所写的那样,“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看到重峦叠嶂悬崖峭壁,顿觉自己变得微不足道,自己的烦恼也都抛掷脑后,全然不知了 。
我家在华北平原,小的时候没有见过山,长大后出去旅行,每次看到高山峻岭,都看的自己忘乎所以,惊叹大自然的壮观神奇 。
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内心变得异常平静,平和,不会再被任何事情所困扰 。
只有在这时才能体会到那种悠然,所谓的悠然,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看淡一切,忘却一切 。
此刻眼中心中只有此景,好像与景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感到一种悠悠然,忘乎所以 。
虽然现在久居闹市,但是心之所向依然是田园 。虽然身不由己不能回归田园,但是心里的田园永远存留 。
【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读着陶渊明的诗,脑海浮现一幅幅田园的场景,心里甚是欢喜,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自己的田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