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下“困在电商里”,上市即是下坡路的开端?( 二 )
文章图片
制图:贝多财经
蕉下的电商店铺全部自营 , 加上线下门店 , 约七成销售渠道都是自营 , 而分销占比仅有16% 。 这种线上直销的模式较轻 , 但是也付出了代价 。 线下目前仍是防晒服饰的主流渠道 , 虽然比例逐年下降 , 2021年仍占60%以上 。
来源:国盛证券
蕉下放弃了线下这块大蛋糕 , 恐怕也是无奈之举 。 传统通路一般要分走消费品定价的大头 , 相当于把蕉下的毛利全部吃掉 , 再没有余力维持高额的营销支出 。
特别说明的是 , 蕉下的创始人并不出身于服饰或制造业 , 两个85后理工男带领的团队 , 难说擅长经销体系的建立和管理 。 也许是意识到这个问题 , 蕉下2021年引入出身于服饰行业的资深高管 , 负责实体零售业务 , 蕉下线下的表现有望改善 , 不过大概率仍会以自营为主 。
不过线下的路不好走 , 投资大、回报慢 。 自营门店受制于租金和人力成本 , 将拉低毛利率 , 而且为了不和线上打架 , 需要推出不同的SKU , 进一步增加成本 。 此外 , 在疫情影响下 , 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
以三只松鼠为例 , 其线下收入占比一度超40% 。 受疫情影响 , 三只松鼠的直营(投食店)和加盟店扩张停滞 , 2021年分别关店43家和288家 , 期末门店数为140家和925家 , 事实上宣告了2019年制定的“万店计划”的失败 。
二、质控能力较弱
作为典型的电商品牌 , 蕉下专注于研发和营销 , 对产业链上游参与度低 。 不仅生产是采用OEM代工模式 , 连仓储也是全外包的 , 省心倒是省心了 , 却导致了两个问题:
首先是营业成本相对较高 。 如果是对上游把控力较强的新消费品牌 , 会自行采购原料和包材 , 再交给代工厂加工 , 例如舒客就是这么做的 , 所以其代工成本占生产成本不到10% , 而蕉下把全部生产环节都交给制造商们 , 后者分走了蕉下四成的营收 。
其次是加大了质控难度 。 蕉下的代工生产很分散 , 与166家合约制造商有合作 , 2020年前四名制造商的采购额只占销货成本的30%有余 , 间接反映出代工厂的专业水平不高 , 小规模厂商居多 , 对质控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蕉下“困在电商里”,上市即是下坡路的开端?】然而蕉下对供应链把控能力不足 , 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 , 差评和投诉屡见不鲜 。
事实上 , 代工模式是新消费品牌的普遍做法 , 也是更高效的模式 。 例如 , 电动牙刷、电吹风、扫地机器人等上百个品牌 , 绝大部分都不是自产 。 但并不是所有品牌都像蕉下那样 , 受质量投诉困扰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OEM并不是原罪 , 质量管控能力才是关键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与其它服饰品牌相比 , 质量问题对于蕉下更加致命 , 因为蕉下采用的是高端爆品策略 , 近三年有22款产品累计销额超3千万 , 占了营收大头 。 爆品策略的好处是库存周转快 , 目前蕉下的周转天数达62天 , 高于服装行业平均水平 。 坏处是爆品对口碑尤为敏感 , 一旦有质量问题 , 推广力度越强 , 负面传播得越快 , 对品牌伤害较大 。
三、研发的科技含量低
蕉下引以为傲的研发能力 , 更多的是为了营销定位服务 , 其实科技含量不高 。
虽然在招股书中 , 蕉中声称掌握六项核心技术 , 真正拥有的其实是一项面料加工工艺和一项折叠设计而已 。 其研发投入占比逐年降低 , 2021年为3% , 已降至高新技术企业所要求的下限 。
- |5G“套路”被揭穿?3亿人被骗的“团团转”!人民日报连夜发声
- 华为|俄9000亿到位后,外媒:华为的“救命草”也到了!
- 一加科技|解析超高刷电视实用性 不要让高刷沉迷“比大小”
- |?腾讯的“二当家”张志东:低调的千亿富豪,马化腾背后的男人
- |荣耀Magic OS for Windows曝光 “吓人的技术”或将现笔电圈
- jdbc|iPhone 14系列配置迎大升级!“对比”之后这款全能旗舰更值得入手
- |老美被台积电“耍”了?
- c++|达利文院士:任正非大智慧,华为正在回归,美企将喜提“恶果”
- 折叠屏|折叠屏手机中的“颜值担当”,vivo X Fold诠释何为优秀设计
- |36氪首发|无人船科技公司「欧卡智舶」获5000万元A+轮融资,瞄准“水面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