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从马爸爸到马某:名利大缩水的背后

马云|从马爸爸到马某:名利大缩水的背后

杭州马某与马某某是一字之差么?竟能让媒体纷涌转发 , 社会情绪倾巢而出 , 最终指向一个人 , 杭州的马老师 。 问题的是是非非很清晰 , 有些人明知这不可能 , 却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踏上一只脚 。 他们这是对待马老师的正确态度么?还是有些人单纯白嫖一次蹭流量?当初 , 他们把他捧得有多高 , 现在就有多想看看他的笑话 。


马老师 , 越来越好看

2018年 , 马老师在茅台镇再次品鉴茅台 , 茅台总经理李保芳表示 , 年轻人都不爱喝茅台了 。 马老师回复十分禅学:不用担心 , 到了45岁以后他会喝的 , 因为人生经历过生死苦难才会懂得酒 。
当你有了生活阅历 , 懂得人生酸甜苦辣 , 你就会爱上茅台 。 马老师一路走过来 , 身上有太多标签 , 这些标签随着时间的发酵 , 融入到一杯酒中 , 越来越有味道 。 只是不知道 , 品酒人自己喝下这杯酒又是什么滋味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马老师激流勇退 , 一样迈不过民营企业家宿命这一条河 。
01
标签一:马云
1964年9月10日 , 马云出生于杭州市 , 经过2次高考失利 , 1984年 , 马云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外语外贸专业 。 这就是一个学习没有天赋的调皮小孩 , 只是在英语方面崭露头角 。
1988年 , 马云毕业后担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 。 五百个毕业学生当中 , 只有他一个人从事教书 ,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 如果都按照这个剧本走 , 大概只会多一个优秀老师 , 而少了一个企业家 。
作为普通人的马云 , 他会去杭州西湖英语角交流英语 , 也会写信交友 。 只不过 , 他交友的对象是外国笔友 , 为了提高他的英语表达 , 目的很明确 。
1994年 , 马云开启创业之路 , 他创办了杭州海博翻译社 , 翻译社第一个月的营业额不足千元 。 马云和同事想方设法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 于是 , 马云去义乌批发进货 , 卖过鲜花礼品;他还尝试过药代和医疗器材销售员;走街串巷卖工艺品也是常事 , 以此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 。
当时海博翻译社的运营情况堪忧 , 中途也有创业伙伴的退出;还把原本就小的办公室出租一半当书店;甚至负责出纳的女孩子 , 还经常从营业额中拿走一部分据为己有 。 但马云一直坚持着 。 学校英语班的学生还去帮他发传单、拉横幅、做宣传 。
这些都是普通人马云的创业故事 , 一点一滴打拼 , 没有捷径可言 。
1995年杭州一家电视台做了个测试 , 到马路上去撬窨盖 , 看有没有人会站出来 。 那天唯一一个站出来的“屌丝”模样的青年 , 名叫马云 。 他骑车来回绕了好几圈 , 找不到警察 , 就指着他们说“给我抬回去” , 一边跨在自行车上随时准备逃跑 。
小个子也有大能量 , 关键还有小个子的生存之道 。
02
标签二:马首富
伟大的人物都掩盖不住风头 。
当年闯王李自成就“蟹”写了一首诗 , 其中两句“一身甲胄肆横行 , 满腹玄黄未易评” , 私塾老师看到了点评道“异时虽有好日 , 终是乱臣贼” 。 近代也有一个伟人就“蛙”写了一首打油诗“独坐池塘如虎踞 , 绿荫树下养精神 。 春来我不先开口 , 哪个虫儿敢作声?” 。 他们远大志向 , 如同萤火虫在漆黑的夜里闪耀光芒 , 总有一天会云破天开 。
马云借助工作便利 , 最早接触互联网 , 互联网打开了他的一片天空 。 从北京回到杭州 , 马云在民宅湖畔花园声称要一家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 。 十八罗汉不计报酬争相打拼 。 我们现在依然能清晰看到马云激情四射演讲的视频 。 当初的呓语 , 他一步步变成神话 , 这就不是吹牛 , 而是有穿越时空的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