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
文章插图
解读苏轼《和董传留别》:潦倒的朋友,你总有峰回路转时 。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最为我们熟知的一句诗,它便出自苏轼之手 。
但苏轼不是用来写自己的,他是鼓励一个潦倒的朋友,送给这位即将踏上科举应试之路的董传,以留别之祝福的,情真意切,感动人心 。
宋诗之美,绝不在唐诗之下 。
苏轼的这位朋友叫做董传,粗布裹身,粗茶淡饭,经济方面自然也不怎么样 。
然而他并没有消沉,反而乐观自信,潜读诗书,满腹经纶,大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之颜回的遗风 。
在那个槐花开了已有些时日的时节,参加考试的举子们,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之后,怀着满心的憧憬、忐忑和希望,踏着满地的槐花,走上了赴京应试的道路 。
落魄的人,总是需要鼓励的,尽管心志上没有沉沦,但几句暖心的知音之言,能点燃他奋斗的希望,增进他前行的勇气和底气 。
人之相交,贵在交心,人之相知,贵在知心,鼓励的话语,可以千篇一律,也可以直抵人心,因为,你了解他 。
如果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一种豪迈,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一种自信 。
那么苏轼之于董传的这首诗,这番话,就是一种朋友间的相信,我相信你,我懂你,胜似千言万语 。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
我的朋友,你劣衣裹身,却满腹经纶,气度不凡 。不屑于以老儒为伍,清谈闲聊,烹瓠为乐(类似于喝茶),空耗时间,还是想立身进取,立功名做实事,为此欣然踏上应试之路 。
待来日皇榜高中日,即便囊中羞涩,无法踏马看花,也可以在那些公卿的千金小姐择婿之时,傲然独立,让谁也不敢小看你 。
人生得意时,夸耀于人,把自己的兴奋说出来也尝不可,试看那醒目的黄颜色诏书上,黑亮的墨迹,还未曾干透,那不正写的是朋友你的大名吗?
苏轼在诗中,用了很多典故,但都没有累赘繁冗之感,我们不用一一解释每一个典故的出处用意 。
【苏轼《和董传留别》背景及释义 和董传留别原文及翻译】因为它显得很自然,很切合,在理解上也无困难之处,之所以流畅,是苏轼与董传之间,了解之深,感情的真挚,苏轼的鼓励之殷切,综合造就的 。
苏轼自己的人生,起起落落,飞鸿雪泥,也在飘摇动荡之中,然而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便是他能超然物外,或者乐在其中 。
总会给自己找出自我安慰的理由,笑看人生,万事皆成笑谈,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人生之路,向左走,有左边的风景,向右走,有右边的风景 。
苏轼豁达释然,而又不孤立于人,生活在人群中,通融互助中的态度,为他的看似磨难的一生,增添了些许慰藉和疗愈 。
正是这种性格特征,人生主张,才会潜移默化地流露于他的诗作中,对待朋友的一片心中 。
文字的背后,永远是一个人本身,不管他写的是谁,最终都是写的自己,诗人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才是理解他任何作品的核心因素 。
-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爱迪生的故事》读后感怎么写
- 《秋词二首》的作者是谁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八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8章概括
- 芒果过敏可能会致死吗 芒果过敏会死吗
- 丘浚《咏荔枝》讲解、赏析
- 永乐大典写的是什么内容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 明日之后返城藤芽在哪里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是什么
- 《水调歌头·游泳》的翻译 水调歌头游泳翻译
- 《老人与海》读后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