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写的是什么内容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永乐大典写的是什么内容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文章插图
《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 , 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
关于《永乐大典》 , 许多人可能听过 , 却未必了解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永乐大典》的12个知识点” , 来看看这部三亿七千万字的旷世奇书是怎么诞生的 。
《永乐大典》小传《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 , 编撰于明代永乐年间 , 这部旷世宏编“合古今而集大成” , 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七八千种 , 所收录内容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地理、宗教及各种技术等 。
《永乐大典》全书共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 , 凡例并目录六十卷 , 分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 , 全书约三亿七千万字 。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 被称为“典籍渊薮“ 。
《永乐大典》的编排方式一部体量如此巨大的书 , 怎么编排是个大问题 。《永乐大典》巧妙地采用了“用韵以统字 , 用字以系事”的编排方式 , 真正做到了“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 。
举个例子 , 这一页的“一东” , 指的是“东”韵 , 它用“东”韵来统“颂”字 , 然后解释“颂”的读音、意义 。
接下来是“事目” , 即我们所说的“词条” 。接着再引书 , 就是把出现这个事目的内容抄录下来 。
将当时所能找到的古今书籍七八千种 , 一字不改地放到各个事目下面 , 就编成了一部大书 。
《永乐大典》的编修原则《永乐大典》编撰之初 , 明成祖朱棣就定下规则:“毋厌浩繁 。”一句话 , 不怕书多 , 只要有书都收进来 。这才有了这部卷帙浩繁的旷世奇书 。
《永乐大典》的书本装帧《永乐大典》皆用明黄色丝绢包面 , 开本阔大 , 极具皇家富贵气象 。纸张采用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主要原料的皮纸 , “茧素灿如雪” , 是书写的极佳用纸 。全书正文用明代官用楷书“台阁体”抄写 , 书法秀丽工整 , 还配有大量插图 , 形象逼真 。
今天 , 如果你走进国家典籍博物馆 , 会经过一扇“凌花双龟背”纹样的铜制大门 , 大门上的纹样便出自《永乐大典》“真”字部“门”字册 。
《永乐大典》的修撰过程《永乐大典》的修撰前后历时五年 , 第一次修书时 , 朱棣让谢缙担任监修 , 谢缙用了一年多时间修成 , 朱棣看过之后不满意 , 下令重修 。重修的时候 , 他任命姚广孝、刘季篪、谢缙等人监修 , 整合了两千余人 , 可谓“天下文艺之英 , 济济乎咸集于京师” 。全天下的英才都聚在一起干这一件事 , 可见对这部书的重视 。
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说到《永乐大典》的修撰 , 有个人不得不提 , 就是陈济 。陈济虽然只是一介布衣 , 但“读书过目成诵” , 被称为“两脚书橱” 。朱棣听说了这么个人才 , 就把他请进京师 , “以布衣召为都总裁” , 成为制定《永乐大典》凡例的重要人物之一 。
根据历史记载 , 在修撰过程中 , “执笔者有所疑 , 辄就济质问” , 大家碰到什么问题都问他 , 而陈济也随时随地都能“应口辨析无滞” 。
《永乐大典》的“真爱粉”虽然《永乐大典》为明成祖朱棣下令所修 , 但完成后一直深藏于禁中秘府 , 他自己也并未直接利用过此书 , 倒是嘉靖皇帝十分喜爱 , 将其作为自己的案头之书 , 常备一二帙随时翻阅 。
《永乐大典》的重录明嘉靖三十六(1557)年 , 紫禁城大火 , 奉天门和三大殿被烧毁 。当时《永乐大典》只有一套正本 , 因怕大火殃及大典 , 嘉靖皇帝曾一夜之间传谕三四次下令搬迁 。为防止不测 , 嘉靖于1562年下令开启了这部旷世宏编的重录工作 。
自此 , 大典有了“永乐正本”和“嘉靖副本”之分 , 如今存世的均为“嘉靖副本” 。
被锦衣卫保护的“修书人”由于重录工作对书写水平有较高要求 , 吏部和礼部为此特主持“糊名考试” , 最终招收109位善书人负责抄写誊录 。朝廷为这些人员提供了优厚的待遇 , 还由锦衣卫拨送巡禁 , 保障安全 。将主要负责皇帝侍卫亲军和仪仗队的锦衣卫调去保护《永乐大典》的重录人员 , 由此可见朝廷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
《永乐大典》正本之谜令人痛心的是 , 《永乐大典》副本录毕之后 , 文献中几乎再难寻到有关大典正本的记述 。经历了五六百年的岁月风雨 , 正本至今下落不明 , 副本更是星散飘零 , 百存一二 。截至2017年底 , 《永乐大典》副本仅发现有418册 , 即便是这400余册 , 也散落在世界各地 。
目前 ,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永乐大典》馆藏最多的地方 , 现存224册 , 堪称“镇馆之宝” , 只字片纸都弥足珍贵 。
世人对于正本下落的种种猜测珠还合浦 ,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写的是什么内容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永乐大典》历经劫难、几经散佚 , 又不断回归的故事 , 被称为“珠还合浦 , 历劫重光” 。
乾隆五十九(1794)年 , 曾对大典所存册数做过一次详细统计 , 那个时候还剩九千多册 , 丢失一千多册;
光绪十八(1892)年 , 翰林院所藏大典册数就只剩下了八百七十多册 , 短短百年时间 , 《永乐大典》从九千多册只剩下八百多册;
清朝末年 , 中国积贫积弱 , 列强巧取豪夺 , 大典屡遭散佚 。
到了1912年 , 在鲁迅先生的努力下 , 第一批《永乐大典》64册入藏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 。
新中国成立后 , 国家高度重视《永乐大典》的回归 。一代代读书人、藏书人、护书人继续书写着《永乐大典》珠还合浦 , 历劫重光的故事:
1951年 , 在张元济先生的倡议下 , 商务印书馆将历经了抗日战争烽火幸存下来的21册《永乐大典》 , 捐献给了国家 。
郑振铎先生一贯重视《永乐大典》的收集 , 自从他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文物局局长以来 , 更是竭心尽力为国家征集大典、保存大典 。
1951年 , 周叔弢先生以个人名义 , 将珍藏已久的《永乐大典》捐献了出来……
大典珠还合浦的故事 , 仍在继续 。我们也期待着更多《永乐大典》遗册的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