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比说 , 老马公司是干社交平台的 , 沉淀了大把的用户 , 在用户转化变现这一问题上让他从不含糊 。
正好老秦公司是搞游戏研发的 , 手头有一些产品 , 只要有用户氪金就可以赚钱 。
老马正是发现了这一点 , 就直接找到老秦说 , 要不我给你公司估个值 , 给你一笔钱 , 你连人和产品打包卖给我 。
老秦一想 , 自己忙活这么久了 , 也就这么不温不火的 , 倒不如捡个现成 , 好歹能实现个人财富自由什么的 。 于是两人一番商讨下 , 就这么干了 。
老秦把游戏公司卖给了老马 , 得到了一笔钱 , 老马利用自己的优势把社交平台的用户导流到游戏中去 , 成功进行了产品末端的变现 。 由于游戏还不错 , 大量用户的涌入 , 产品也一下子变火 , 老马很快不仅把那一笔收购款赚回来 , 而且还赚了更多 。
当然 ,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假设 , 现实情况中原比这个要复杂多了 。 两个牛马不相及的产品 , 通过一种嫁接实现了互赢共利的局面 。
比如说 , 马斯克给的54.2美金的价格 , 比他投资的时候溢价54% , 比公布的时候溢价38% , 而这一消息宣布时 , 市场对Twitter公司的看好 , 股价开盘暴涨25% , 股价为45.08美金 。
这里面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 商业行为服务于利益动机 。 也就是说我们看着人家是扯嘴皮子说大话 , 但是人家悄无声息就把钱给赚了 。 真是内行人看门道 , 外行人看热闹 。
第二、都有什么样的收购方式?理解了收购的发生都是利益动机驱使的商业行为 , 那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收购方式呢?
我特意去查一下资料 , 做了一些理解 。 这收购可以直白分为:友好收购、恶意收购两种 。
友好收购就是双方价格谈妥 , 大家都觉得OK , 事情就这么办成了 。
恶意收购就是相对双方没谈好 , 收购方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霸王硬上弓 。
第一种收购方式显然是一种理想状态 , 第二种收购方式就复杂些 。
首先 , 如果你是个人独资的公司 , 只要你不愿意 , 别人基本没辙 。 但如果你是股份制公司或者是上市公司这种情况 , 就复杂多了 。
这人一多 , 意见就难以统一 , 有人赞同有人就会反对 , 秉承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只要收购方能拿到过半的股权资格 , 即使你反对 , 但实际上他也是可以收购成功的 。
因为股份制公司和上市公司不是你一个人说得算 , 这正如马斯克写的那封信上说的 , Twitter公司股东很多、决策散、不给力 , 这也是诸多股份制公司和上市公司的通病 , 但这也算不上是一件坏事 。
股份制公司和上市公司分为董事会和普通股东两部分组成 , 董事会是由一小撮股东代表所组成 , 代表股东权益行使任命、监管、运营等等权益 , 董事会成员代表并不一定是大股东 , 这样也很常见 。
因此 , 当董事会不同意被收购的时候 , 收购方其实可以绕过董事会 , 找大股东谈和通过公开市场去买入股份 。 这种做法就是通过吃掉企业的股份拿到话语权 , 再去往董事会安插自己的人进去 , 因而达到重新把对方拉回到谈判桌的目的 。
控股达到51% , 实际上也就是由收购方说得算了 。
第三、「毒丸计划」是什么?在我看来 , 收购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抵制行为 , 实质上就是一种双方博弈 , 价格没谈拢而已 。
比如说 , 我认为自己的公司估值至少有100亿 , 但是对方给出的价格只有50亿 , 自然双方就很难谈到一块去了 。
那有人肯定会说 , 为什么有公司死活都不愿意被收购呢?而有些公司死活都要去收购他人呢?如果你不明白这样折腾为那样 , 但是你单从利益角度去分析就会有一种思路 。
- 超级高铁|誓要与中国一较高下?马斯克说要建“超级高铁”,我国已发展多时
- 马云与马斯克到底谁更牛?两人的差距有多大?
- 飞利浦·斯塔克|电子商务中的O2O模式管理
- saas|海康威视将遭美“最严制裁”,马斯克效仿微博搞推特商业化
- 苹果|库克把工信部的话当成耳边风,iPhone14继续用L接口
- 盘点马斯克喷过的大佬:与盖茨频斗嘴,与小扎较劲,还与贝索斯结下梁子
- 伊隆·马斯克|微信“新规”:只要有以下6种行为,直接封号
- 伊隆·马斯克|特斯拉CEO马斯克警告俄罗斯,不要试图使用核武器
- 第二座特斯拉工厂批准!马斯克对上海信心十足,碾压德国没一点问题
- 小米科技|因不满赫尔松州无抵抗投降,乌克兰切断赫尔松移动电话和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