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智能硬件,是医疗影像AI企业商业化捷径吗?( 二 )


【Netflix|智能硬件,是医疗影像AI企业商业化捷径吗?】2018年三月份 , 中检院就已经完成了一些领域的标准化数据库的建设 。 2019年中 , 审评中心颁布深度学习产品审评指导原则 , 同年各家已经基本完成了临床试验 。 2019年 , 美国企业IDX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产品获得了首张FDA三类医疗器械证书 , 正式打通了医疗影像AI产品的审核道路 。
念念不忘 , 必有回响 。 2020年的医疗 , 享受到红利的不仅仅是体外诊断行业 , 智能医疗同样受益匪浅 。 在疫情的影响下 , 药监局同样加速了医疗影像AI产品的审核 , 临床试验、专家会、审评等必要环节都已完成 , 从而出现了一年9款影像AI产品集中过审的盛况 。
对于众多医疗AI新势力来说 , 伴随着产品的过审 , 第一阶段取得了胜利 。
02
影像AI持久战:商业化

医疗产品的研发是长期的工作 , 无论是横向发展 , 还是纵向发展 , 都需要持续投入精力研发 。 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曾表示 , 把产品做出样子需要10年 , 做到极致、让市场和用户认可需要20年 。 将产品变成一件临床人人都需要而且可持续的事情 , 可能需要50年 。
今天的医疗AI , 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技术代差 。 对于已获得NMPA证书的企业而言 , 毫无疑问是获得了一定时间上的先机 , 像深睿医疗和联影智能这样获得5张NMPA三类证书的企业 , 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 在技术代差逐渐明朗的时代 , 商业化则成为企业绕不开的道路 。
对于如今医疗AI影像产品来说 , 商业化的过程大概需要两步 , 首先是先卖出去 , 抢占市场;而后 , 产品进入医保 , 保证持续的营收 。
医疗AI影像产品的商业化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 2017年 , 谷歌旗下DeepMind计划将自己的糖网人工智能算法用在印度 , 「WIRED 商业大会2017」上 , Google 的一个项目负责人表示 , 该技术正开始应用到印度的一些眼科医院 。 然而 , 因为印度的混乱的医疗环境 , 以及产品检测病种单一 , 导致这一项目夭折 。

△DeepMind产品
好在相比印度 , 我国医疗AI产品有着更好的氛围 , 产学研用各个链条上都在推动医疗AI产品的落地 。 特别伴随着产品的过审 , 新势力的营收大幅度增加 。 推想医疗2020年营业收入2770万元 , 同比增长318% , 2021年Q1营收2213万元 , 同比增长357%;数坤科技2020年营收2477.1万 , 同比增加3142% , 2021年上半年营收5262万元同比增加781%;与此同时 , 行业也出现了首家营收破亿的企业 , 2021年“医疗影像AI第一股”鹰瞳科技交出了1.15亿人民币的营收 。
医保一直是最大的医疗支付方 , 打通医保一直是众多医疗AI新势力的梦想 。 对于能够赋能医生 , 助力健康中国的人工智能 , 我国医保一直是持积极的态度 。 但在此之前 , 医疗AI产品应该要先进入物价收费目录 。
在产品过审前 , 医疗影像AI产品就曾经出现在地方物价收费目录当中 。 2019年推想医疗的肺结节人工智能产品获得山东省政府的认可 , 批准了全国第一个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物价收费项目 。 同时 , 也有更多医院也开始做这样的探索 , 2019年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向北京市卫健委申请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物价收费并得到批准 , 开启了北京人工智能可收费的新篇章 。
2020年后 , 医疗AI在物价的步伐上明显加速 。 以科亚医疗为例 , 2020年初拿到三类证书后 , 便开始推动产品进入医保 , 已经进入到11省的物价环节 , 医疗人工智能产品进入医保的步伐走的更加深远 。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 , 众多患者可以享受众多智能化服务 。 但对于众多新势力来说 , 这也是一场持久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