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阿里有群硬核青年:常年不在工位,一手代码闯四海

阿里巴巴|阿里有群硬核青年:常年不在工位,一手代码闯四海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阿里有群硬核青年:常年不在工位,一手代码闯四海】阿里巴巴|阿里有群硬核青年:常年不在工位,一手代码闯四海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阿里有群硬核青年:常年不在工位,一手代码闯四海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阿里有群硬核青年:常年不在工位,一手代码闯四海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阿里有群硬核青年:常年不在工位,一手代码闯四海

天下网商 黄天然
编辑 李丹超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 是属于青春的节日 。

1915年《新青年》发刊词中说:“青年如初春 , 如朝日 , 如百卉之萌动 ,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 ”青年的意义 , 不在于年龄 , 而在于生命激流中那一种深沉的意志、实干的情怀和炽热的想象 。

阿里云就有这样一群青年工程师 。 这些年 , 他们工位总是空着:有人跋涉深山为村民扛设备、搭平台 , 有人驻扎车间写代码做自研创新 , 有人与老师傅并肩劳动记录着一手数据……

行迹遍及四海 , 追寻动人理想 , 不羁而又沉稳 , 这或许便是青年之美 。

翻山越岭扛设备 , 为西北油橄榄之乡装上“数字翅膀”
很多人不知道 , 李白《蜀道难》诗句里“百步九折萦岩峦”描绘的古蜀道 , 不仅在四川北部 , 也在甘肃陇南 。 高速公路尚未遍及那里的每个县 , 而一群工程师 , 要将技术的“高速公路”先带向这里 。

刚到陇南时 , 31岁的阿里云技术服务工程师康自林懵了 。

在成县机场下飞机后 , 空旷的路上 , 竟找不到当天去往陇南市区的车 , 市区在140多公里之外 , 这差不多是广州到深圳的距离 。 那天他花了500多元打车费 , 第一次造访这座深裹于大山里的城市 。

康自林和同事们在陇南山间勘测

虽然交通闭塞、山路险峻 , 但陇南有一张“金字招牌”——特有的地理条件 , 让这里成了占全国产量75% 的“油橄榄之乡” 。 来自阿尔巴尼亚的油橄榄 , 在1964年引进到中国 , 后来 , 这个独特的树种在陇南生根蔓延 , 当地20多万人因此受益 。

几十年过去 , 油橄榄的故事依旧是这片“热土”上的主角之一 。 在阿里巴巴公益“热土计划”的支持下 , 康自林等一群阿里云工程师深入陇南的田间地头 , 用数字化助力当地农业产业振兴、用科技为当地防灾减灾 , 完成“数字农业”和“应急救灾”两大平台的建设 。

行路是陇南最不易之处 。

由于交通不便 , 康自林和团队每天步行一两公里是常态;不少数字设备部署在山头 , 经历盘山路几小时的颠簸 , 逃不了晕车呕吐;冬天冰雪难行 , 工程师只能手提肩扛着沉重的设备爬山 , 往往装一个点位 , 就要耗上整整一天;有一次运送智能灌溉设备上山 , 遇到路面滑坡 , 眼看着滚石从身边坠落 , 所幸躲过惊险一幕……
康自林和同事们爬上屋顶安装设备

“非常疲惫 , 但也值得 。 越是辛苦和危险 , 就意味着村民越是需要 。 ”康自林说 , “看着有些七旬老农还要扛着水爬山灌溉农田 , 很不忍心 , 我们多勘测几次、多装些设备 , 就能让村民省点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