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文章插图
公元一九九年,兵强马壮的袁绍看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逐渐发展壮大,便集结了十万精兵南下攻打许昌的曹操 。
至此,东汉末年最具实力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大佬在官渡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役——官渡之战 。
这场战役持续了一年零五个月,最终曹操以八万兵马战胜了袁绍的十万将士,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
曹操因为这一场战役的胜利,将北方各地尽数收入囊中,基本统一了北方领土 。
然而,在开战之前,袁绍人才殷盛,兵优粮足,曹操士少将寡,粮草匮乏,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军事实力很强的袁绍败给了军事实力偏弱的曹操了呢?
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才是袁绍败北的关键所在 。
一、不懂因势利导,失掉良机
《领导科学》一书中有云:领导权力的实施,要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抛开这些,权术设计的再怎么缜密,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
这就如同一个地方发生了洪涝灾害,村里响应号召,积极的兴修水利,老百姓自然乐此不疲,这就是因势利导 。
这不禁让人想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桥段,曹操发兵攻打占领徐州城的刘备时,袁绍帐下的田丰便向袁绍建议,趁着曹操的大本营许昌空虚时,奇袭许昌,让曹操无家可归 。
田丰提出这个建议的依据是基于曹操兵少将寡,他带兵攻打徐州,许昌城必然是空虚的,奇袭许昌一定能打败曹操 。
只要占领许昌城,曹操就没地儿可去了,到时,再联合其他割据势力,一举打败曹操就不在话下了 。
如果袁绍采纳田丰的建议,历史恐怕真的会改写 。
而当袁绍听到这个建议后,并没有纳,而是以小儿子生病为由,拒绝出兵 。
等到曹操班师回来之后,袁绍才决定大举攻打曹操,而这个时候,明显已经错失了良机 。
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写到:曹操本来比袁绍弱,能够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不仅仅是天时的原因,更在于人谋,更在于懂得把握良机,因势利导 。
二、不懂驭人之术,用人无方
无论哪个行业,无论是干什么,人始终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再牛的科学技术,也是人创造出来的 。
这正如《领导科学》一书中所说的权术一样,作用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人 。
在一个团体中,团体成员是不可能自己朝着目标前进的,需要有人不断地引导,而引导人向目标前进的手段就是沟通 。
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统一思想,激发出创造力 。
再回到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中,在这场战役爆发前夕,面对袁绍大军压境,曹操召集大家商议对策,让所有文臣武将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
曹操之所以能称得上一位好领导,就在于他能让手底下的人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让好的想法,好的观点,好的谋略脱颖而出 。
曹操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一种建立充分沟通的方法,另一方面,是让大家更团结 。
这样既能鼓舞士气,提振精气神,也能动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思想充分统一,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凝聚力 。
反观袁绍阵营的谋士,内讧不断不说,有的谋士为了争风头,怕被别人抢了头功,拼命使坏,互相倾轧,有了功劳,就削尖了脑袋往里挤,争功献媚,出现错误就拼命甩锅 。
最典型的就是,官渡之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袁绍的谋士审配因与同是谋士的许攸有过节,把许攸的侄子打入大牢,让许攸在官渡之战最关键、最紧要、最迫切的时刻放弃了袁绍,投奔了曹操 。
许攸投奔曹操后,立即建议曹操火烧袁绍乌巢的粮仓,至此,整个官渡之战的局势瞬间向曹操倾斜 。
最终,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袁绍败了 。
袁绍失败的原因,终归还是对自己手下谋士的管理失策 。他不懂得怎么管理手底下的人,放纵手下的人钩心斗角 。
这种行为不仅是一个团队的领导最大的失职,更是一种管理上的失败 。
这种失职和失败,比贪污受贿还要严重百倍 。
正所谓: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 。
三、不懂激励机制,德不配位
人都是需要激励的,这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所以,当代社会建立了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三项机制,着实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激励惩戒等工作提供风向标 。
在所有的工作中,权术的激励机制,是激发人昂扬斗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
往往一句激励的话,就可以打动人心,让人死心塌地为工作和事业效力 。一句打压的话,就让人失去前行的动力,从而让人的身心停滞在现状,甚至退步 。
因此,当别人犯错时,当一个人犯错了,最首当其冲的其实不是打板子、给处分,而是包容激励 。
舍人小过,才能图己之大业,说白了,还是激励,通过包容来激励人 。
这里体现的就是领导人的德 。
在《三国演义》的官渡之战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刘备无路可去时投奔了袁绍,而关羽则到了曹操帐下 。当袁绍、曹操两军对垒时,关羽一刀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 。
事后,袁绍的谋士指责关羽是刘备的兄弟,帮助曹操来对付袁绍,图谋不轨,居心不良 。
袁绍听信谋士的话,大骂刘备,差点把刘备杀了 。
刘备辩解说,他并不知道关羽在曹操那里,声称可以写封信让关羽过来投奔袁绍,对付曹操 。
袁绍听了之后,当着众人的面大骂自己的谋士,惹的谋士们心凉半截子 。
毕竟,刘备是外人 。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袁绍对关羽斩杀颜良没有自己的主见,才会导致听了谋士之言骂刘备,听了刘备之言骂谋士 。
两头骂,两头都不落好,这样的领导,跟着他也是没前途 。
这种做法无论是于谋士还是于刘备,都是一个人德行不高的表现 。
相反,曹操就不一样了,他不光用战功激励人,还奖励那些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 。
比如,曹操在北征乌桓时,曹洪提出反对意见,曹操并没有采纳 。
后来,在曹操北征乌桓回来之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却历尽了千辛万苦,险胜,就奖励了当初提出反对北征乌桓的曹洪 。
试想一下,如果意见不被采纳都能得到奖赏,以后大家都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也不会相互妒忌 。
这种风气一旦形成,久而久之,曹营中形成的决议,也就没有第二种声音或者有人阳奉阴违,更能向着一致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
从这一点来说,曹操的激励机制与领导德行,确实是一个能让追随者愉悦工作的人,有了这样的德行,官渡之战不胜都难 。
单就这一点,袁绍跟曹操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更何况曹操还有袁绍没有的胸襟与谋略 。
打铁必须自身硬,袁绍官渡之战吃败仗,归根结底还是自身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