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退守大后方( 二 )


猛汉比亚迪 , 打跑宁王
宁王仍是龙头 , 但江山岌岌可危 。
宁王退守大后方
文章图片
根据今年2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 , 宁德时代仍牢牢占据着行业头把交椅 , 且全球出货量同比激增192% 。 但同一数字 , 比亚迪高达411% , 高出宁德时代两倍有余 。
反映到市场份额上 , 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宁德时代国内装机量占比分别为55.6%、50.24%、48%、49.75% , 大体呈下滑态势 。
产能一度是宁德时代最引以为傲的一张牌 , 如今已经接近阈值 。
据起点锂电大数据统计 , 比亚迪、蜂巢能源、中创新航2025年产能目标均超500GWh , 与之相比 , 宁德时代670GWh的目标产能优势并不显著 。
整个赛道都在不遗余力地扩产 , 宁德时代所谓的大规模制造能力势必会被稀释 , 而一旦供求关系有所调转 , 扩产反倒会成为包袱 。
“二供”的盛行便是最具说服力的诠释 。 2021年 , 小鹏汽车引入中创新航 , 宝马签约亿纬锂能 。 有人在找“备胎” , 有人则直接“叛逃” , 如广汽新能源 , 就将第一供应商转为中创新航 。
在所有竞争对手中 , 比亚迪是有竞争实力的一家 。
一方面比亚迪自带下游造车业务 , 今年3月比亚迪新能源车产销量突破10万台 , 同比增长333% , 承接自家电池不在话下 。 另一方面 , 比亚迪似乎也不再满足于自产自销 , 借子公司“弗迪”之名走向外供 , 未来“弗迪”或将分拆为独立动力电池企业 , 届时赛道内又将有一番腥风血雨 。
此外 , 为宁王打下江山的三元锂电池 , 如今似乎也不再神通 。
随着原材料上涨 , 补贴政策退坡 , 磷酸铁锂电池显现出高性价比优势 。 此外 , 专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企业抬高了其能量密度 , 天平转向磷酸铁锂 。
截至3月 , 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共计39.2GWh , 其中 , 三元电池产量占比39.7% , 同比增长167.3%;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占比60.2% , 同比增长332.9% 。
为了收复失地 , 宁德时代需要更深的护城河 , 而留给宁王的无非两把铲子 , 一把是推动技术革新并期望自身能押中下一个宝 , 不过布局储能、开发钠离子电池尚需时日 。 另一把则是加速整合产业链 , 抬高利润空间 , 比如入蜀 。
收复江山 , 或靠四川
随着疯狂扩产的动力电池赛道产能逐步释放 ,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增幅很可能不抵扩产速率 , 届时供需将调转 , 过剩的产能亦不再有说服力 。
宁德时代下游客户虽多 , 但始终存在着前述二供、逃离的风险 , 为此“宁王”推出换电服务 , 并全面放开 , 自然是想在供尚不应求之际 , 延伸到服务绑定下游车企 , 为日后产能溢出做准备 。
但届时 , 空有产能的厂商很可能会压低价格确保出货 , 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 因此 , 唯有当下提高利润空间 , 才能确保日后在价格战中屹立不倒 。
2019年至2021年 , 分食宁德时代的中创新航毛利率分别为4.8%、13.6%及5.5% , 同期宁德时代毛利率虽有下滑 , 但毛利率尚能维持在25%上下 。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宁德时代在产业链上的布局 。 对身处中游的动力电池企业而言 , 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乃降本增利的门径 。
据不完全统计 , 过去数年宁德时代参与投资了10家电池材料相关企业 , 涵盖锂矿、磷酸铁矿等原材料供应商及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厂商 , 其中多数投资发生在赛道内“喊口号”式扩产陡增的近两年间 。
过去一年 ,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 , 动力电池厂商纷纷调价 。 而众多涨价的原材料中 , 又以锂资源最为突出 。 数据显示 , 过去一年电池级碳酸锂报价疯涨480% , 今年以来报价也已上涨80% , 原材料价格的飙升 , 自然会挤压电池厂商的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