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出诗人 , 他的《己亥岁感事》就是明证 , 他也凭借这首诗流传千古 。《己亥岁感事》泽国江山入战图 ,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 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诗是诗人在广明元年(公元880年)追忆镇海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军区司令)高骈征讨黄巢起义军而作 。
文章插图
他年过七旬才中进士 因这首揭露战争残酷的诗一炮而红流传千古 。
公元901年 , 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五人同榜及第 , 这五位进士均已年过六旬 , 其中曹松更是已经71高龄 。
当时的人把这次放榜叫做"五老榜" 。曹松中第后被授任校书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管理员) , 后任秘书省正字(相当于校正书籍中错误的官员) 。
【曹松《己亥岁感事》表达的意思 己亥岁感事古诗翻译】虽然曹松71岁才中第 , 但他作的诗才能 , 绝对能轻易地甩开一大堆人 。他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 , 但也一生都在读书考试并吟诗作赋 。
他苦吟着 , 为战乱中不幸的百姓 , 无辜的平民 。他憎恨着 , 那些操戈作祸 , 裂地封侯的乱臣贼子 。
愤怒出诗人 , 他的《己亥岁感事》就是明证 , 他也凭借这首诗流传千古 。
《己亥岁感事》
泽国江山入战图 , 生民何计乐樵苏 。
凭君莫话封侯事 , 一将功成万骨枯 。
此诗是诗人在广明元年(公元880年)追忆镇海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军区司令)高骈征讨黄巢起义军而作 。安史之乱后 , 战火从河北烧到了中原 , 将原本的开元盛世烧得一干二净 。
到了唐末 , 宦官当权藩镇林立 , 社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 也因此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唐王朝集结最后的力量对农民起义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 , 大江南北都成为了烽烟四起的战场 。此诗题名"己亥岁" , 以干支为题 , 以示纪实 , 明确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态度 。
"泽国江山入战图 , 生民何计乐樵苏" , 说的是富饶的江汉流域都已绘入战图 , 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
诗人曹松的家就在安徽 , 正是位于江汉流域 , 对于战火燃烧到自己的家乡 , 诗人深有感触 , 但表达得很委婉 , 不直说战祸殃及江汉流域 (泽国 ) , 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 。
战火纷飞 , 生灵涂炭 , 打柴者为樵夫 , 割草者为苏 , 生民何计呢?还图什么呢?就连简单地活下去都成了奢望 , 更加不要提什么更高的愿望了 。
看似轻描淡写的这句话 , 背后却是血淋淋的事实 , 为下面作者的高声疾呼埋下伏笔 。
"凭君莫话封侯事 , 一将功成万骨枯" , 便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了 , 这一句深深地反映了战争的现实 , 字里行间流露着血与泪 。为什么要劝别人不要封侯呢?
因为在镇压黄巢起义军的过程中 , 高骈因杀人无数 , 受到大量封赏 。在古代封侯获赏往往取决于战功 , 而战功又是以杀敌数量(斩获敌人首级)为依据的 。
那些平民百姓、普通士卒往往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 可他们又有什么罪过呢?
句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 , "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 , 令人触目惊心 。而且"骨"字的运用 , 极为形象 , 令人骇目 。
它揭示了一个血淋淋的现实 , 战乱年代的功成名就、封侯拜相都是建立在大量杀戮、生灵涂炭基础上的 , 一个人的成功是千万人的生命换来的 。
全诗的前三句只用意三分 , 词气委婉 , 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十分刻意 , 掷地有声 , 相比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
- 《方舟:生存进化》各类恐龙及动物图鉴资料一览 恐龙及生物列表
- 《觅江南》入选2022年度受市场欢迎的十部纪录片名录 觅江南纪录片在哪个软件看
- 《小王子》:有一天,我看见四十三次日落 四十四次日落的含义
- 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公开皇家骑士团2重制版 SE社官宣《皇家骑士团2》重制版,双11发售
- 机械暴兵流军事小说完本推荐 十大完结巅峰暴兵流小说
- 杜牧《清明》表达情感赏析 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什么意思
-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 史记多少篇
- 《漏》课文中的“漏”是指屋漏雨 课文《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十个字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地藏王是谁的弟子 地藏王是谁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