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这9个效率方法,你千万不要信( 三 )


然而 , 最后的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专注于目标的学生比专注于运动体验的学生实际运动的时间更短(分别为34分钟和43分钟) 。
“一直专注于目标会降低我们做事的内在快乐 , 而我们需要追求这种快乐来更好地实现目标 。 ”致力于帮助从事创造性职业人士发展职业生涯的网站99U在描述这一研究时总结道 。 替代方案:从“极微小”的持久习惯开始做起
要养成可持续的高效习惯 , 最好是从制定容易实现的任务目标开始做起 。
“许多人很快就会气馁、丧失动力 , 过早地放弃目标 , 这是因为我们总是‘贪多嚼不烂’ 。 ”专注于心理研究的尼克·维格诺(NickWignall)说 。
他建议“从极微小的事开始” 。 制定一个看起来可控、规律的日常计划 , 然后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拆分 。
比如 , 如果你的目标是写一部小说 , 那么就从保证每天早晨写作一小时开始 , 然后细分到每天500字 , 再然后是每个工作日500字 , 最后定在每个工作日300字 。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这9个效率方法,你千万不要信
文章图片
一般来说 , 任务量越小 , 你就越容易养成一个能够坚持下去的日常计划 。 最终 , 这些小的努力会积聚为大的成就——比如一本小说 。
错误观念4:最大化利用各种效率App和系统方法
对于很多人而言 , 懂得使用效率App及系统方法(甚至在这方面称得上是达人)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正在完成某些任务 。 但问题在于 , 这里的“某些任务”实际上只是如何使用这些效率App和系统方法 , 而不是真正朝目标迈进 。
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丹·艾瑞利(DanAriely)表示 , “虽然找到适合自己的效率App(我最喜欢的是Todoist)或系统工作方法(我最喜欢的是番茄工作法)很好 , 但过分依赖则会适得其反 , 尤其是当我们专注于数量(尽可能多地勾掉待办事项)而非质量(优先处理对目标影响最大的任务)时 。 ”
以“收件箱清零”原则为例:如果既定目标是每天工作结束时个人收件箱无未读邮件 , 那么我们就会受此驱使 , 花上大把时间检查邮箱、创建精细的筛滤系统 。
但这样做的唯一成果就是得到了一个空荡荡的收件箱 。 我们并未因此真正完成任何优先级更高的事项 。 (这甚至可能是在浪费时间 。 根据IBM研究人员于2011年发表的一篇研究 , 懂得使用文件夹管理邮件的人在检索邮件时并不比一般人速度更快 。 )
最大化利用效率工作方法的回报会越来越少 , 并最终在某一时刻变为负值 。 通过使用效率App和系统工作方法量化自身能使人振奋、甚至让人上瘾 , 但同时 , 这也会导致我们在需要更专注的认知、并且往往能够带来更大满意度的工作上分散注意力 。 替代方案:选择性地使用效率App和系统工作方法
通过线下安排优先事项 。 然后 , 利用你最喜欢的效率App和工作方法将其拆分成多个子任务 , 逐步实现目标 。
把效率App和工作方法的数量控制在一定数量范围内 , 不要因为追逐新兴事物而让自己感到压力 。 选择App的原则是考虑它能否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 而不是觉得自己应该使用某个热门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