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为何突然崛起 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草原建立大蒙古国

他不领导西征,蒙古人怎么吊打欧亚大陆?他不誓师攻金,蒙古人怎么吊打女真?他不侵略西夏,蒙古人又怎么灭国西夏?但是,把具体的情境考虑进去,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还重要吗?我们只能说成吉思汗的野心比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更重要 。

蒙古为何突然崛起 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草原建立大蒙古国

文章插图
一个人迎娶白富美,就是因为他长得帅吗?
稍微有些阅历,就会发现这个解释既苍白又无力,甚至还跟真实生活背道而驰 。
而苍白无力的原因,就是脱离了情境 。
人是复杂的、事是复杂的,偶然因素解释不了复杂的人、单一变量解释不了复杂的事 。甚至,我们都可以说:脱离情境的偶然且单一的变量,什么也解释不了 。
解释任何问题,都必须关注情境 。
因此,根本原因,多是伪命题 。特别是那种偶然且单一变量的根本原因,往往称不上什么解释,而只是思考的惰性 。想得太多会累,索性不想了,找个所谓的根本原因 。
军事才能,就是这种偶然且单一的变量 。
它太偶然,偶然到一点火星就能把他掐死 。任凭军事才能再出众,成吉思汗也无法率领散兵游勇击败百战精兵 。所谓狮子和绵羊的故事,听听就好,千万别认真 。因为认真你就输了 。
它也太单一,单一到撑不起一个故事 。
成吉思汗军事才能出众,所以统一了草原、所以建立了蒙古帝国 。这种根本原因的叙事,都无法撑起一个新手村修行、不归路探险、胜利还故乡的成长型故事 。与其总结根本原因,还不如去听个故事 。故事都比根本原因更复杂、更有解释力 。
那么,名将、战神,或者军事才能,到底有没有用?
有用,而且真得有用 。但是,它只是偶然且单一的变量 。因为偶然,所以国家崛起就不能指望名将出世 。因为单一,所以军事才能无法解释复杂历史事件 。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总是名将引领风骚、军事才能最为耀眼?
原因是因果关系搞错了 。
不是因为名将出世所以军队才能打,而是因为军队能打所以名将才出世 。同理,也不是因为军事才能熠熠生辉所以国家崛起,而是因为国家崛起所以军事才能熠熠生辉 。
但事后总结的时候,我们却只是看到了军事才能熠熠生辉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时候,我们却把功劳全都归给一将,而忘记了枯死万骨 。
成吉思汗和蒙古崛起,就是因为我们搞错了因果关系:以一种倒因为果的名将偏误解释了蒙古崛起的复杂历史事件 。
因此,我们没必要关心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到底有多出众,而仅需让思考稍微复杂一点儿,透过成吉思汗看一下当时情境 。
第一个情境:蒙古草原的气候变迁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就是一起不讲理的历史事件 。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蒙古诸部共有129个千户 。按照每千户抽调一千士兵的标准计算,蒙古军队总共12.9万人 。如果加上伤病等偶发因素,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应该在10万到12.9万人之间 。就这么点儿人,怎么可能横扫欧亚大陆?
于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是气候因素 。
13世纪的蒙古草原,遭遇了平均气温降低、气候环境恶化的情况 。这严重影响到了蒙古人的生存问题 。所以,为了生存,蒙古人开始疯狂对外扩张 。虽然人数不多,但十几万饿疯了的蒙古人,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但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存在逻辑跳跃:因为饿疯了所以搞扩张,这没问题;但怎么就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蒙古帝国了?如果是这样,那草原崛起的必要前提就应该是先把自己饿个半死 。
再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的不合理之处:饿疯了的大概率结果,是饿死了,根本没力气出去搞扩张 。草原族群大批量饿死,直至腾出更多生存空间 。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汉武帝之后,匈奴人也遭遇了气候异常的问题 。
但匈奴人并没能杀遍欧亚大陆,而是饿没了草原帝国梦 。出去搞扩张,首先是自己兵强马壮 。兵饿死了、马饿瘦了,还怎么搞扩张?
所以,气候异常到“饿疯了”再到搞扩张,甚至再到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解释就是在偷换概念 。把蒙古人为何横扫欧亚、为何崛起的问题,换成了蒙古人为什么对外扩张,接着又换成了蒙古人为何对外战争,直至为何对外抢劫 。于是答案就出来了,因为饿疯了所以只能出去抢吃的 。
实际情境,果然如此吗?
其实,恰恰相反,蒙古人不是兵死马瘦,而是兵强马壮 。
《多雨、干旱、蒙古帝国和现代蒙古》这篇论文提出了与主流历史学家截然相反的结论,认为不是恶劣气候迫使蒙古人对外扩张,而是气候湿润促成了蒙古帝国崛起 。
13世纪的草原气候情况,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 。因为蒙古人太落后 。甚至,连相关的经济数据,比如牛羊的数量,也没有佐证记载 。但是,草原上的树木却能说话 。通过测量树木年轮的稀疏情况,就能推算草原不同时期的降水情况 。
通过对草原古树的横截面取样分析,科学家还原了蒙古高原的气候历史:
在1180年到1190年间,漠北草原的确经历了一场大旱 。但是,蒙古人在这时候还没有崛起,也没有对外扩张 。甚至,都可以认为他们还在女真人的奴役之下 。
在1211年到1225年间,草原的气候不仅不是遍地干旱、气候异常,而是气温升高、降雨丰富 。这是蒙古高原难得的一段气候优越期 。而就是在这时候,蒙古人开始对外扩张了 。
草原气候罕见优越,物质条件极大改善,放牧为生的牧民自然有了更多闲暇 。到这个时候,蒙古崛起就是必然趋势 。
要多少游牧骑兵有多少游牧骑兵,要多少优良战马有多少优良战马 。你就是派一个傻瓜当大汗,他也知道要去干什么了 。
游牧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强王者,优良战马是冷兵器时代的稀缺资源 。两相配合,东亚草原瞬间“封神”:以前只能勉强糊口得猥琐发育,现在却是满级满装备 。
蒙古人不是饿疯了才扩张,而是吃饱了才疯狂 。接下来的第一次西征,更能佐证这一发现 。
1217年到1225年,成吉思汗领导了第一次西征 。西征灭西辽、灭花剌子模,一直干过高加索山、渡过伏尔加河 。大唐西征最远处,也就建了一个波斯都护府 。初创时期的蒙古人已经超越了鼎盛时期的大唐 。
西征期间,蒙古人并没放过东边的大金 。木华黎在东方拼命扩张,不仅攻城略地,而且还在山西、山东以及陕西建立了政权 。蒙古大军冲出草原,立即就能在中原建立政权统治 。这也超过了女真大金 。
但是,这一切都非常不合理 。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时间 。为什么匈奴人不行?柔然人不行?突厥人不行?因为时间不允许 。
1217年到1225年,仅蒙古西征就持续了9年时间 。在这9年里,成吉思汗带走了10到12万游牧骑兵 。游牧骑兵的确很能打,但不能连年累月地打 。
精壮劳力都出去打仗了,草原上的老弱妇孺怎么办?一场大旱、一场暴雪,甚至敌人的一场扫荡,都不知道要搞死多少牛羊、多少人口?
所以,匈奴人才会季节性出击,攒足了劲、挨到秋天,单于才能集结各部骑兵、出去干一仗 。其他草原雄主都不能做到的事情,成吉思汗竟然做到了 。
这只能说明:在这段时间里,草原的气候是亘古未有得好,好到常年开出十几万大军都无所谓 。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别说西征九年,就是西征一年,蒙古草原也扛不住 。非但蒙古草原扛不住,就是盛世大唐的华夏中原也扛不住 。
第二个情境:蒙古草原的制度升级?物质条件允许,所以成吉思汗才能从蒙古草原拉出10到12万游牧骑兵,而一拉出来就是九年时间 。
但这只是物质条件允许 。除物质条件之外,我们还要看制度条件 。
西汉的晁错在《言兵事疏》中,全面比较了汉匈军事优长,概括为“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 。
其中“中国之长技五”,主要有轻车突骑、劲弩长戟、什伍俱前、材官驺发、下马地斗等五个方面 。这些你都不用记,只需记住一点,那就是汉朝军队的纪律性和协作性 。
实际上,纪律和协作是一回事 。
没有纪律就没有协作 。步兵硬刚、骑兵迂回,这是协作 。但没有纪律呢?骑兵迂回了,但步兵跑掉了,这还怎么协作?没有协作也不需纪律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利就冲、无利就跑,这还需要什么协作?
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中原军队硬刚草原军队,几乎没输过 。即便北宋VS契丹,大宋禁军也不怂 。这一点,你看北宋中前期的历次对辽、对夏作战就会更清楚 。但是,中原军队的最大劣势,是机动性 。因为战马这一稀缺资源控制在草原手中 。
如果补足机动性短板呢?也就是说中原也有骑兵,会是什么结果?那就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中原立即出现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名将 。
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打得匈奴人六畜不繁息、妇女无颜色 。而卫霍漠北总决战,则打得匈奴人“漠南无王庭” 。
为什么卫青和霍去病能够如此彪悍?一个关键因素是骑兵升级 。汉军骑兵从弓箭袭扰升级为正面冲撞 。步兵的长武器和骑兵的机动性,结合到了一起 。汉军骑兵对匈奴骑兵就是一种碾压级的存在 。
但是,匈奴骑兵为什么不能升级?
因为纪律性不够,无法组织集团冲锋 。匈奴的部落兵只能各自为战地弓箭袭扰,利则进聚、不利则鸟兽散 。
从李陵浚稽山之战中就能看出:李陵总共五千步兵,硬是能够缠斗十几万匈奴骑兵 。如果匈奴骑兵也能集团冲锋,那李陵的五千步兵根本扛不住一个回合 。
关键是军队的纪律性怎么才能产生?
来自于制度情境 。
草原只有形成中原性的王朝政权,才能打造有纪律的草原军队,而草原的部落兵才能升级为可汗的近卫兵 。
在唐以后,草原大踏步升级 。
第一个升级的,是契丹 。契丹的游牧骑兵,已经初具纪律性 。因为契丹大辽必须想办法统治幽云十六州,于是逐步中原化和王朝化 。翰鲁朵军制,实际就是唐朝的节度使加府兵制 。这伙人已经不再是部落兵 。
第二个升级的,是女真 。女真的猛安谋克制,纪律性更胜一筹 。就是凭借这伙人,女真大金才能连灭辽、宋两大强国 。
女真入主中原后,在不到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建立了标准中原政权 。这种速度是难以想象的,中间只有短暂的磨合期 。
中原在学习草原,草原也在学习中原 。而草原从中原学到的东西,就是制度 。草原大汗到底该怎么管理草原诸部落,大汗与诸部落酋长之间到底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逐渐有了答案 。
在成吉思汗时期,这个答案就是千户制 。
成吉思汗打碎了草原上的各个氏族部落,然后对草原世界实施重新编组,以一个又一个千户单位的军政治理单元,取代了大小不一的草原氏族部落 。这实际就是大颗粒地编户齐民 。有了千户制,成吉思汗才能把蒙古人的战斗力压榨到极限 。
自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之后,蒙古草原几乎没再出现过部落割据的情况 。中原王朝的惯用伎俩,如支持某个部落进攻其他部落,也难以再在草原奏效 。
成吉思汗创制了千户制,而千户制也成就了成吉思汗 。
打仗是要死人的 。蒙古人也怕死 。十几万游牧骑兵跟着成吉思汗搞西征,而且一搞就是九年 。这是多么强悍的组织力量?而组织力量的源泉就是千户制 。设想一下,匈奴单于能做到吗?匈奴单于只能把草原骑兵拉出去打一个季度,最多一个季度,时间长了,下面的部落王肯定造反 。这都不用汉朝出面挑唆 。
第三个情境:中原无大国?这一点,已经反复提及过了 。相比秦汉隋唐,两宋时期的东亚世界一直没有大国 。
宋、辽,基本上已经平等了,名义上兄弟相称、实际上势均力敌 。另一个不死小强,党项西夏,虽然最弱,却一直在给北宋放血 。整个北宋时期,陕西一直是战区 。宋夏百年战争一直打到北宋灭亡 。
所以,北宋时代的东亚世界,实际就是一个大号的三国,即宋、辽、西夏的明争暗斗 。这是两宋的前三国时期 。女真崛起之后,则变成了金、南宋和西夏,还是一个三国 。这是两宋的后三国时期 。
而两宋的后三国时期,完全不如前三国时期的局面,更稳定 。
前三国时期,北宋死命搞统一,即灭了西夏、收复定难五州;契丹拼命搞草原,压制女真、震慑蒙古;而北宋和大辽之间,竟和睦共处了 。
也就是说,东亚世界的两个大老虎,他不打仗、不内耗,而是各玩各的 。同时,北宋对契丹的意识形态输出相当成功,甚至有望在战争之外搞出一种新的统一模式 。所以,北宋加契丹,就基本相当于一个秦汉帝国 。
【蒙古为何突然崛起 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草原建立大蒙古国】但,两宋的后三国时期,就彻底乱了 。南宋当然自认是中原正统,打不过女真大金也不服 。女真因为汉化程度太深,于是也争起了中原正统,非逼着南宋承认自己是宗主国 。
所以,南宋与女真的关系就没法好,文也争、武也斗 。女真动不动就搞个南征,南宋也动不动就搞个北伐 。
这种局面,谁最得利?草原最得利 。
北魏灭亡之后,南北朝实际上也形成了一个三国时期,即北周、北齐和南朝 。这时候,北周和北齐是怎么解决草原问题的?不是他们解决草原,而是草原解决他们 。北周和北齐集体向突厥可汗送礼、认干爹,和亲、当女婿 。
在当时,突厥可汗没有入主中原的野心 。所以,北周和北齐只要送礼磕头就行 。有北周和北齐两个干儿子或亲女婿给自己送礼,突厥可汗自得其乐 。
但是,成吉思汗不是突厥可汗 。
这家伙有横扫欧亚的冲天壮志,就不要说入主中原了 。而蒙古人的组织动员能力,更是甩出突厥人好几条街 。恰在此时,蒙古草原迎来了一波气候黄金期 。那么,之后会是什么结果?
有野心就够了 。蒙古草原只要出现一个有野心的家伙,草原崛起将便势不可当 。那么,军事才能呢?军事才能只是偶然且单一的变量 。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
汉武帝决战匈奴,他举国选将了吗?卫青是自己小舅子,那卫青就是大汉大将军;霍去病是自己的小外甥,那霍去病就是大汉骠骑将军 。
后来,李广利这个小舅子也不错,那李广利就是大汉贰师将军 。李广利即便损兵折将,那也能封侯 。汉武帝一代雄主,但他是怎么选将军的?怎么任性、怎么选 。
那么,汉武帝的这些小舅子和小外甥,他们打仗打得怎么样?汉军威武则大将军威武、骠骑将军威武、贰师将军也威武 。
同理,成吉思汗也是如此 。蒙古崛起而蒙古骑兵威武,那么大汗威武、成吉思汗也威武 。在这个过程中,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重要吗?
也重要 。他不领导西征,蒙古人怎么吊打欧亚大陆?他不誓师攻金,蒙古人怎么吊打女真?他不侵略西夏,蒙古人又怎么灭国西夏?但是,把具体的情境考虑进去,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还重要吗?我们只能说成吉思汗的野心比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