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互联网大厂纷纷“造人”背后:虚拟数字人的现状与挑战( 三 )


B站方面曾在2019年收购上海禾念 , 让洛天依等一众超人气虚拟偶像成为bilibili的“员工” 。 同样的 , 字节跳动去年投资了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 。 该公司推出了虚拟数字人“李未可” 。 据“李未可”的主创团队介绍 , 公司要把“李未可”打造成中国第一个真正有情感连接的AI虚拟数字人 。
科技大厂之外 , 乐华娱乐、次世文化、创壹视频等影视文娱、传媒、短视频厂商也在致力于虚拟数字人生态打造 。 而这些企业的进驻和耕耘 , 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虚拟数字人行业的发展速度 。 但过往无数历史经验也说明 ,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行 。 在虚拟数字人行业井喷式发展的同时 , 也有更多的挑战亟待解决 。
挑战:行业标准、技术门槛以及高昂成本
从上述产业链图谱中 , 我们也可以看到 , 国内虚拟数字人产业下游消费市场发达 , 但综合市场情况来看 , 产业上游技术端颇为薄弱 , 不少企业面临着成本和变难难题 。 并且随着资本的涌入 , 企业还不得不面对竞争加剧和政策监管风险 。
这点 , 百度智能云AI人机交互实验室负责人李士岩体会颇深 , 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数字人规模化落地还面临三大难点:产业链割裂、服务场景与演艺场景没有有效打通、满足高频需求成本高 。
首先 , 数字人产业链各个节点相对割裂 , 不能高效协同 , 导致数字人在制作和调优上存在较高壁垒 , 目前行业中大多数公司只是数字人制作与运营全流程上的一环或其中几环 。
其次 , 服务场景与演艺场景没有有效打通 , 表现为演艺型数字人不具备客户所需的业务能力 , 而服务型数字人缺乏人设 , 难以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 。
第三是满足高机动性、高频需求的成本依旧很高 , 这一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数字人的生产效率问题 。
而天风证券研报也提到虚拟数字人行业的发展难题 , 包括拥有较强的技术壁垒 , 生存及运营成本高昂 , 行业优劣势差异化明显 , 线行业变现难 , 受众群体扩展以及场景扩展等问题 。 其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 降本增效将会是企业的重点 。

【腾讯|互联网大厂纷纷“造人”背后:虚拟数字人的现状与挑战】在我们看来 , 目前虚拟数字人行业仍旧缺乏权威的定义和统一的行业标准 。 在成本方面 , 随着技术的成熟 , 虚拟数字人的生存成本或将持续下降 。 行业后期厂商的竞争或在于虚拟数字人的持续经营和运营 , 就像文娱行业一样 , “造星容易 , 养星难” 。 每一个数字人要想成为长久存在的“人” , 靠的是幕后运营团队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