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鱼类普查发现一批“杂交”新种

“黄埔区一家苗种场繁育的引进品种宝石鲈 , 体形较大、肉质十分细腻鲜美;从化区的另一家苗种场则专注于鲟鱼的繁育 , 如史氏鲟等 , 尺寸超过了我们拍照用的背景板……”广州临江傍海 , 水产丰富 , 人们自古就有食用鱼类、贝类、虾类等水产的传统 。 去年底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受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委托 , 对广州市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开展普查 , 这也是广州历史上首次对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开展普查 。 目前 , 全市普查数据已提交至“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系统” 。
在广州 , 什么鱼养得最多?什么水产卖得贵?有哪些别具一格的水产品种?做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有哪些意义?近日 , 采访人员对参与此次普查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采访 , 为读者解答这些疑问 。
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武威
近年来 ,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重视 。 去年3月 , 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 , 要求自2021年起 , 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 摸清我国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家底 。 《通知》要求 , 在2021年启动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 , 并于当年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基本情况的普查工作 。 广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及省里要求 , 在去年10月~12月完成了全市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
目前全市水产种质资源共64种
“在全省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当中 , 我们团队承担了广州和深圳两市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 广州市的水产养殖主体较多 , 全市共有8000多户 , 养殖品种以鱼类为主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态毒理与环境安全实验室副主任梅承芳是广州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广州的水产养殖主要分布在番禺、南沙、从化、增城、白云、黄埔、花都、荔湾8区 , “总体来看 , 越靠近中心城区 , 养殖户越少 。 ”
梅承芳表示 , 广东是全国第一水产养殖大省 , 据往年统计 , 全省的水产养殖主体超过20万户 , 其中广州的养殖主体数量超过1万户 。 而通过去年的实际普查 , 目前全市的养殖主体共8000多户 , 数量有所下降 , “实际的养殖面积并未大规模减少 , 养殖主体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一些鱼塘的兼并 。 从全省来看 , 中山、佛山、惠州等地的养殖主体数量更多 。 ”
去年12月 , 普查团队向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交了初步的普查总结报告 。 梅承芳介绍:“总结报告主要对前期的普查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 重点内容是全市63家苗种场的普查 。 ”
阶段性报告显示 , 广州市目前开展苗种繁育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共64种 , 其中以淡水鱼类为主 , 共48种 , 占总数的75% , 其余种类还包括海水鱼类、虾蟹类以及两栖爬行类(龟、鳖)等;而像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罗非鱼、大口黑鲈(加州鲈)、翘嘴鳜(鳜鱼)等广州市民喜爱的水产品种 , 均有多家苗种场开展繁育工作 。
发现不少特色新品种
梅承芳告诉采访人员 , 全市8000多户水产养殖主体中 , 63家水产苗种场是普查工作的重点 , 这是因为普通养殖户主要做传统养殖 , 看重的是经济效益 , 养殖的水产种类会根据市场需求作出适时调整;而苗种场的工作重心则是苗种繁育 , 因为涉及到保种育种等工作 , 因此其繁育的品种不会随意改变 。 普查中 , 普查人员也发现了一些并不常见的水产品种 , 以及部分尚未登录在国家普查系统中的特色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