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与宋太宗谁厉害的故事 宋太祖与宋太宗的关系

宋太宗心机比宋太祖强 。宋太祖虽然打下江山,是开国皇帝,但这位老兄私毫没有防弟之心,不仅江山没有传位于儿子,还落得个死于非命,为兄弟做了嫁衣 。而作为弟弟的太宗,能在一个并非草包的开国之君手下做事,既隐瞒着自己的意图、发展出自已的势力 。

宋太祖与宋太宗谁厉害的故事 宋太祖与宋太宗的关系

文章插图
宋朝和后周江山的更替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温柔的政权交接方式了 。
宋太祖赵匡胤和自己的亲信们利用一出“双簧”戏几乎兵不血刃地把后周的江山轻而易举地从孤儿寡母的手里夺来,安安稳稳地就做起了皇帝 。
这尽管也遭受到后人的一些诟骂,但也毫不否定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人情味的皇帝 。
赵匡胤在位17年,死于976年,时年50岁,庙号太祖 。他的死因颇为奇巧,近世学术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确实死于非命,但有关具体的死因,则又有一些新的说法 。
一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太祖死于家族遗传的燥狂忧郁症 。一说承认太祖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 。
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姬花蕊夫人费氏,被太祖发觉而怒斥之 。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谅宥,便下了毒手 。
纵观古今诸说,似乎都论之有据,言之成理,然而有关宋太祖之死,目前仍未找到确凿无疑的材料,但笔者更倾向于篡位说 。
虽说这两人是亲兄弟,但见识、胆略可谓天地悬隔 。
宋太祖赵匡胤,除了武功一流外,在治国领兵上都有一套,杯酒释兵权避免了将来拿大杀开国功臣,又以肃贪为名杀了一些文官,让人无话可说 。
宋太祖一心统一全国,解决了周边小国后,便专心对付燕云十六州这个“老大难”问题 。他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希望日后能从辽国手中赎买回燕云十六州 。
开宝九年去世后,其弟宋太宗一心想着巩固自己的皇位,歇下了北伐的计划 。
赵光义没有按照他哥哥的计划,而是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打了几次胜战后,就屡屡失败 。最终失去了战略的主动控制权,不得已才把工作重心转回到国内治理方面 。
而收复失地,夺取燕云十六州的计划被搁置以后,辽国得到了喘息机会,得以发展壮大,成为了大宋的一个强大的敌人 。自此后,大宋300多年都没有解决这一难题 。
如果让宋太祖赵匡胤再活20年的话,或许会先是用钱币布匹去买,如果谈不拢的话,就采取兵力进攻 。
个人认为,赵匡胤的军事才能比他的弟弟要高出许多,况且有谋臣赵普辅助 。赵匡义登位后,赵普的地位已远远不及太祖时代,颇受压抑和冷漠 。
太宗要维护自己的权力,对赵普这样的太祖旧臣自然心存猜忌,何况两人还曾是政敌呢 。
然而,赵普是开国元勋,太宗要安抚人心,自然需要利用这样的元老重臣装点门面,所以对赵普在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 。
赵普沉浮宦海几十年,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在身家性命随时有危险的情况下,政治态度自然会发生一些变化 。
宋太宗赵光义,除了好色人品差,在治国领兵上,学了样子学不到精髓,导致治理变了形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是为了将兵权集中统一调配,赵光义理解为限制军队;
宋太祖立碑说不要滥杀文人但贪官照样杀,但宋太宗理解为纵容文人;
宋太祖给契丹送钱买时间,是徐徐图之,宋太宗一看他亲哥给他留那么多钱,心想花钱买太平多轻松,再无雄心;
宋太祖说优待柴氏宗亲是真心实意,宋太宗把柴氏嫡系和宋太祖的嫡系都搞残了留下旁支假装优待 。
不得不说,宋太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不满足于中原的统一,要恢复汉唐是中国的强盛,关东文气太重,不利于军事的发展,所以宋太祖想把都城迁到长安去,受到赵匡义为首的文官集团反对 。
赵匡义知道,他的权力来源,他支持的人,他的资源,全都在首都开封,如果西迁不符合支持他的集团的利益,最后发生了悲剧,烛光斧影 。
宋太宗的皇位来的不正,他即位之后,就出现了2条逻辑链条,一是证明自己的帝位合法性,二是要把自己的功业超过大哥以释对大哥的愧疚 。
这么看问题,之后的事情就都能解释了,首先是改历史,哎,又是改历史 。把自己说成是陈桥兵变的主要策划人,二是制造了金匮之盟这样的闹剧,三是坚持要北伐辽国 。
当时所有的军事将领都反对在刚刚平定后北汉立即北伐辽国,因为他们知道,从军事角度看,此战必败 。
但是宋太宗心中强烈的夺回燕云十六州,建立超过大哥功业的心理,驱使他不得不催动大军北伐,之后的失败也就是可以预料的了 。
【宋太祖与宋太宗谁厉害的故事 宋太祖与宋太宗的关系】如果当年宋太宗少些私心,让宋太祖成功迁都,也能免了子孙的苦难,更不至于让中原大地沉沦在异族手中,直到数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北伐才收复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