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做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 , 大约正在客栈里 , 偶然听见笛声而开启思乡之情 , 因此写出此诗 。
赏析
此诗写乡思 , 题作“春夜洛城闻笛” , 明确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说明是客居 , “春晚”点出时节及具体时间 。
整诗卡紧一个“闻”字 , 描绘自己闻笛的体验 。诗的第一句是猜想性问句 。那不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 , 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多观众 , 这便是句中“暗”字包含的的意味 。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 , 传遍了洛阳城 。这是诗人的想象 , 也是艺术的浮夸 。第三句表明清风传来的笛声 , 演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 , 因此紧接一句说 , 哪个能不被引起思念故乡佳园的情绪呢!顺理成章而嘎然而止 , 因此余韵缭绕 , 久久缭绕于读者心间 , 令人回味无穷 。
“哪家玉笛暗飞声” , 谁家的玉笛 , 在静晚上悄悄的传来?诗人也许正在读书、闲坐 , 或做着其他的事 , 一曲笛声不期然传来 , 夜深人静 , 笛声清远而悦耳 。他被吸引住了 , 循声望去 , 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 , 指玉制的笛 , 或竹笛美誉 , 或羌笛的别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春风徐徐 , 笛声飘散在风里 , 风又吹送笛声 , 飘满了洛阳城 , 令人想起“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含有艺术的浮夸 , 却衬出笛声的迷人、夜的清静 。惟其如此 , 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 , 好像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 , 好像同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今晚 , 飘渺的笛乐中 , 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 , 如此迷人 , 到底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 , 即《折杨柳》 , 汉朝横吹曲名 , 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 , 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 , 愁杀行客儿 。”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 , 也都是表达离愁别绪的 。在这儿 , 折柳既可解读为听见的是一首折柳曲 , 还可了解为在曲子中听见了折柳的意绪 。“柳”楷音“留” 。古人送行亲友时 , 折柳所赠 , 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折柳既是一种习俗 , 也代表一个情景、一种情绪 。古人也有折柳寄远的习惯 , 是盼远行家人早归的意思 。
“何人不了故园情” , 听到这笛声的 , 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络第一句看 , 这类游子怀恋故园的爱情 , 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 , 因偶然听见的笛声忽然明亮、明显起来了 。笛声来自哪里 , 何人在吹 , 是与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想 。而这些又都不必一一去各自 , 由于思乡之情对游子而言 , 都是共有的 。它绵绵不绝 , 弥漫在夜空 , 缠绕在游子心中 , 抹不去化不开 。“何人”一词概括性很强 , 实则是突显诗人思乡之情 。
短短一首七言绝句 , 颇能呈现李白的风格特点 , 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趋向 。喜爱故乡是一种高尚的爱情 , 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在此 , 善于此的地区 , 做为祖国的一部分 , 那类形象尤其令诗人令人难忘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 , 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 , 还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这才是它感人的地区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 , 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 , 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 , 春晚闻笛《折杨柳》曲 , 开启绵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因此情深意切 , 扣人心弦 , 自古以来在旅者游子心里引起浓烈的共鸣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暗飞声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又号“谪仙人” 。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被后人称为“诗仙” 。与杜甫合称为“李杜” ,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 , 杜甫与李白又统称“大李杜” 。此人开朗大气 , 爱饮酒作诗 , 喜交友 。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 , 诗作中有以醉时写的 ,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李白所做词赋 , 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 , 就其开辟意义及艺术成就来讲 , “李白词”享有极其高尚的地位 。
综述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造就为最大 。其歌行 , 彻底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原有格式 , 空无依傍 , 技法多端 , 达到任洒脱之而变幻无常、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轻快 , 飘逸潇洒 , 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 , 王维、孟浩然善于五绝 , 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 , 兼长五绝与七绝并且同臻极境的 , 只有李白一人 。
李白的诗雄伟洒脱 , 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江河与漂亮的自然风光 , 风格雄伟豪放 , 俊逸清爽 , 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 达到内容和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 , 其诗多数为描写山水和表达心里的情绪为主 。李白的诗具备“笔落惊风雨 , 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 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风格 。李白的诗富有个人表现的主观抒情颜色十分浓郁 , 感情的表述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和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 (李商隐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浮夸、形容、拟人等手法灵活运用 , 进而造成奇妙异彩、壮丽迷人的意境 , 这便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洒脱若仙的原因所在 。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形成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 , 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 , 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诗人 , 都受到李白诗文的巨大影响 。
风格
豪迈奔放 , 清新飘逸 , 意境奇特 , 语言奇特 , 浪漫主义 , 构思清楚 。
李白生存在盛唐时期 , 他性格豪爽 , 爱国爱党江河 , 游踪遍布南北各地 , 写下大量赞扬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 , 既豪迈奔放 , 又清新飘逸 , 并且想象丰富 , 意境奇特 , 语言欢快 , 大家称他为“诗仙” 。
李白的诗文不仅有着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 , 并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入、到体裁挑选和各种艺术手法的应用 , 无不具备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
李白很好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 , 强烈地表现自我 , 突显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 , 因此他的诗文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点 。他喜欢选用雄伟形象表现自我 , 在诗里毫不掩饰、也不加控制地抒发感情 , 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 , 他“手执一枝菊 , 打趣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见到劳动者艰苦劳作时 , 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 , 他“过江誓流水 , 意在清中原 。挥剑击前柱 , 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 , 那般热血沸腾;与朋友把酒言欢时 , “两人对酌山花开 ,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 明代有心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 也是那般纯真坦率 。总之 , 他的诗活生生地表现他洒脱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形象 。
豪爽是李白诗文的主要特征 。除了观念性格才华遭际诸因素外 , 李白诗文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构造也是形成他豪爽洒脱风格的重要原因 。擅于凭着想象 , 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文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主要特点 。几乎篇篇有想象 , 甚至一些全篇应用各种各样的想象 。现实事情、自然风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梦里密境 , 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常依靠想象 , 超越时空 , 将现实与梦境、仙境 , 把大自然与人类社会交错一起 , 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 , 而是其心里主观世界的外化 , 艺术的真实 。
李白诗文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形容巧妙地结合起来 , 移情于物 , 将物比人 。
李白诗文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性 , 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 , 加以大胆的想象浮夸 。他的浮夸不但想象独特 , 并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 , 浮夸得那么自然 , 不留痕迹;那么敢于 , 又真实有效 , 起到突显形象、加强感情的功效 。有时他还把大胆的浮夸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 , 根据增加艺术反差 , 加强表达效果 。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李白的七言歌行又使用了大开大合、弹跳宕荡的构造 。诗的开始常生硬如狂飚骤起 , 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 , 通常省去衔接照应 , 似无迹可循 , 诗的末尾多在爱情高潮处嘎然而止 。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 , 更多的代表了他的诗文清爽鲜丽的风格 。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 , 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 , 使人神远 。”(《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 , 有些清爽好似口语 , 有些豪爽 , 不拘声律 , 趋于散文 , 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当中 。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相关 。他传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 以修复诗骚传统为已任 , 曾说“梁陈至今 , 艳薄斯极 , 沈休文又尚以声律 , 将复古道 , 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尊崇“清真” , 讽刺“雕虫丧纯真”的丑女效颦 , 邯郸学步 。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也是他努力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征的结果 , 明白如话 , 通俗生动 。
经典作品
《望庐山瀑布》 , 《将进酒》 , 《蜀道难》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暗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