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芯”20年,比亚迪做到自研自产了吗?

“造芯”20年,比亚迪做到自研自产了吗?
文章图片
没错 , 比亚迪“造芯”20年了 。
比亚迪是在2002年成立的IC(集成电路)设计部 , 与造车和电池计划几乎同时起步 。
20年前 , 不知道是怎样的压力 , 促使王传福进入资金、技术、人才都如此密集、但利润率却很低的芯片领域 。
20年后 , 面对汽车产业的“缺芯”难题 , 比亚迪应对得最为从容 , 在各个公司面临“缺芯”停产、减产的时候 , 比亚迪不止是不缺芯片 , 还在对外销售芯片 。
20年前的战略性决定 , 王传福栽下的种子 , 今日开花 。 凭借对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 , 比亚迪月销量突破10万辆 , 并一举超越合资品牌 , 成为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车企 。
所以 , 我们这次不谈新能源汽车和电池 , 从芯片角度扒一扒 , 比亚迪到底实力几何?
首先放上一张《电动汽车观察家》整理的比亚迪在半导体元件产业链能力表 , 让大家对它有个直观认识 。
“造芯”20年,比亚迪做到自研自产了吗?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制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 , 在芯片类型方面 , 比亚迪能做分立器件、电源管理、MCU、光器件、传感器等几种芯片 , 但还没有覆盖智能驾驶等所需的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在芯片产业链条上 , 比亚迪能够设计、制造成熟制程的芯片 , 但上游材料、设备 , 基本不能做 。
因此 , 可以说比亚迪具备了多种芯片的自研自产能力 , 但不是全部芯片 , 也还没有攻克先进制程的芯片生产 , 也还面临材料、设备的掣肘 。
下面我们就来深度解析下这张表 。
1
比亚迪能做啥?
众所周知 , 芯片的产业链很长 , 技术难度非常高 , 动不动都是卡脖子环节;同时 , 芯片产品类别也很多 , 有功率芯片、计算芯片、模拟芯片等等 。
也因此 , 目前没有企业能够贯穿整个产业链和所有产品 。
要想理清比亚迪半导体的造芯能力 , 需要先理清半导体行业的产业特点 。 芯片产业链的分工模式大致分为三种:Fabless、Foundry和IDM 。
“造芯”20年,比亚迪做到自研自产了吗?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制表
为了便于理解 , 我们可以用建筑行业举例 , Fabless公司就像建筑设计公司 , 只负责设计 , 不负责施工 。 Foundry就像是建筑包工队 , 不管设计 , 只管施工 。 而IDM则是像是总包公司 , 既能设计 , 又能施工 。
对于不同的产业模式 , 对半导体公司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 。
比如Fabless模式的公司 , 需要更强的市场研发能力 , 顺应市场需求才行 。 而是对于Foundry模式的公司 , 更像是传统的工业公司 , 考量的是工艺水平与成本控制能力 。 IDM模式公司 , 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 , 什么都得会 , 什么都得强才能成功 。
芯片业内不同模式下最出名的公司有 , Fabless模式:英伟达 , Foundry模式TMSC台积电 , IDM公司INTEL(英特尔) 。
比亚迪在不同的芯片种类上 , 采用不同的产业链模式:
在IGBT芯片上 , 具备IDM模式设计制造能力;
在车用MCU(微处理器)、CMOS摄像头、指纹传感器方面 , 以Fabless模式运营;
在模拟IC(电源管理)芯片上 , 比亚迪能做到Foundry模式 , 为其他企业代工生产 。
如同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坚持插电和纯电两条腿走路一样 , 比亚迪半导体的发展也是多种模式兼顾进行 。
“造芯”20年,比亚迪做到自研自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