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激光雷达VS纯视觉路线之争”烽烟又起,集度如何抉择?

日前 , 丰田汽车旗下子公司WovenPlanetHoldings宣布正在开发不使用激光雷达等昂贵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技术 。 针对此披露 , 外界普遍认为是丰田加入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阵营的重要信号 。
作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阵容的产业领袖 , 丰田猝不及防的转向 , 引起业界一片愕然:在激光雷达“上车”大潮的当下 , “老狐狸”丰田的“背叛” , 无疑将一众跟随者打了个措手不及 。 丰田汽车为何会跳出自己提出的“激光雷达阵营” , 而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争论 , 在量产商用领域又该如何定论?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VS纯视觉路线之争”烽烟又起,集度如何抉择?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在智能驾驶两大发展路线上 , 长期存在着“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感知”两大路线:
纯视觉感知路线选择以机器视觉为核心 , 利用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解决方案实现自动驾驶 , 主要代表有美国特斯拉的FSD、中国百度的ApolloLite、以色列Mobileye的SuperVision三大主流纯视觉感知方案;而激光雷达方案则选择以高精地图+激光雷达为核心传感器实现自动驾驶 , 代表企业有Waymo、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 。 可以说 , 除了百度Apollo选择两条路线并行之外 , 其他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了押宝单个路线 。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VS纯视觉路线之争”烽烟又起,集度如何抉择?
文章图片
两条路线之争 , 缘于其优缺点的明显差异 。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VS纯视觉路线之争”烽烟又起,集度如何抉择?】激光雷达方案 , 可以帮助车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快速3D建模 , 比较精准的还原路况信息 , 形成计算机可以快速识别、快速处理、快速应对的方案 。 然而 , 由于激光雷达方案成本高昂、且对芯片算力需求大 , 在现阶段无法在所有级别车型上完成搭载 , 这让意图使特斯拉成为“智能车中的大众、福特”的马斯克所不能忍受 , 为此他公开表示 , 激光雷达是“只有傻瓜才会用”的方案 。
纯视觉感知路线的优势则比较明显 , 其不仅成本更低 , 且符合人眼逻辑 , 在数据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后更会产生质变 , 直至达到比肩、超越激光雷达方案的自动驾驶表现 , 是一种在技术上更领先的方案 。 为此 , 小鹏汽车副总裁吴新宙直言:“长期来看 , 视觉是无所不能的” 。
事实上 , 纯视觉方案的潜力已经在实践中成为现实:作为国内唯一纯视觉L4级城市道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 百度的ApolloLite已拥有仅凭纯视觉感知就能实现城市域L4级自动驾驶的能力 , 在量产领域 , 也在自主泊车产品AVP和领航辅助驾驶产品ANP上帮助一系列主机厂实现了L4能力的降维商用 。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VS纯视觉路线之争”烽烟又起,集度如何抉择?
文章图片
但纯视觉方案也非完美无缺 , 在恶劣环境下 , 摄像头完成感知任务的难度也会随之提升 。 如果在现阶段将其应用于商业 , 对消费者更负责任的车企必须赋予其硬件冗余 。
总之 , 无论何种路线 , 在量产领域都应专注安全 。 在这波由丰田引起的新一轮自动驾驶路线争论下 , 面对层出不穷的观点 , 消费者无法分辨、也不需要分辨 , 市场需要的只是一辆更智能、更安全的智能汽车 , 自动驾驶的路线 , 不应“站队” 。
那么 , 什么才是市场需要的答案?
尽管自动驾驶落地路线在各大厂商中存在争论 , 但要解决的问题却是殊途同归:最终还是要解答如何将高级别自动驾驶进行量产的难题 。
这条路就像珠峰的攀登 , 无论选择南坡还是北坡登顶 , 最终都会来到登顶的必经之路:“希拉里台阶” 。 路线之争不是你死我活 , 而是取长补短 , 都是实现高阶自动驾驶量产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