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虚假“种草笔记”透支信任根基:厘清边界种真“草”( 二 )


根基不能动摇 。 近来 , 多家头部平台纷纷加大对自身内容的治理力度 。 去年底到今年初 , 小红书连续开展虚假内容治理 , 一些涉嫌虚假营销的消费品牌、线下机构和商户被封禁 。
种草经济背后的乱象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不久前 , 国家网信办发布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十大重点任务 , 将规范探店种草行为纳入其中 。 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指出 , 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 , 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 。 平台应当完善内容筛查机制 , 严厉处置虚假种草账号 。
引导规范发展
‘种草’经济在很多方面带来了积极效应 。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网络与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张韬律师表示 , 种草行为本身促进了市场的良性竞争 , 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对商品的真实感受 , 作为他人消费的参考 , 如果商品出现质量或宣传不实等问题被消费者曝光 , 将影响品牌的口碑和销量 , 这将有效形成消费者监督的氛围 。 他认为 , 眼下最重要的是多管齐下引导种草经济的规范发展 。
邹德强表示 , 一些网络平台对虚假种草等行为的管理存在权责不对等问题 , 相关部门从监管角度 , 可以通过调整激励机制等方式约束平台行为 。 从技术上讲 , 平台可以从算法等入手尝试解决虚假营销的问题 。 作为企业 , 平台要有担当 , 从长期来看 , 诚信的企业更容易赢得尊重 。 除此以外 , 他建议建立客观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 如果大家不看‘网红’的推荐 , 可以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有用的评价信息呢?我们需要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评价 。
张韬同样认为 , 平台应当通过技术措施提高鉴别虚假种草笔记的能力并进行处置 。 对于‘代写代发’的灰色产业链源头 , 平台应当及时发现并按规定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 同时 , 企业在进行商业合作和宣传时 , 也应当注重宣传内容的真实性 , 对合作方相关信用资质进行审查 , 构建可信环境 , 让虚假‘种草’行为无处遁形 。
不少违法违规行为实际上是通过‘种草’规避《广告法》有关规定和要求 。张韬说 , 有的种草其实是营销 , 即通过在小众人群中渗透 , 不断在目标人群中蔓延 , 继而逐步扩大影响力的广告营销方式 。 对此 , 他建议 , 对广告营销行为的界定范围可适当扩大 , 种草行为在涉及商业合作时 , 有付费形式的一般可以界定为广告营销行为 。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厘清纯粹分享和广告营销的边界 , 以更好地规范商家、平台和广告博主的行为 ,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