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里的“元”“宇”“宙”( 二 )


地学里的“元”“宇”“宙”】后来随着越来越多前显生宙生命活动痕迹的发现 , 学界发现之前认为毫无生机的隐生宙已经在孕育地球的生命了 。 因此进入20世纪后半叶 , 美国地质学家P.Cloud将地质历史一分为四:原来的隐生宙从老到新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 , 再加上显生宙;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为冥古宇、太古宇、元古宇和显生宇 。 Cloud的方案后来经过修改 , 最终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国际年代地层表(图4) 。 下面由笔者简单介绍地学里的4宙4宇 。
地学里的“元”“宇”“宙”
文章图片
▲图4最新的中文版国际年代地层表
(https://stratigraphy.org/ICSchart/ChronostratChart2021-10Chinese.jpg , 最新的国际年代地层表已于2022年2月发布 , 但中文版仍未发布 , 故使用2021年10月的版本 , 下同)
冥古宙(HadeanEon , 45.6亿年至40亿年前)是地质历史的第1个宙 , 长达5亿多年 , 由Cloud于1972年命名 , 源自希腊语?δη? , 即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哈迪斯 , 意指地球形成之初是如何的原始 。 而该时期的所有地层则属于冥古宇(HadeanEonthem) 。
在冥古宙 , 地球一开始由尘埃与气体聚集而成 , 之后一直经历着长时间的复杂演变 , 在这个过程中 , 地球的温度缓慢降低 。 大约在45亿年前 , 在地球上发生了形成月球的巨型撞击事件(图5) , 这个事件让地球从一个全是熔融硅酸盐物质的球体转变为一个圈层分异的球体 。 从45亿年开始 , 此时的地球才真正具有了地核、地幔、地壳及大气圈和海洋等现代地球圈层 , 并展开了复杂的分异作用和演化 。
地学里的“元”“宇”“宙”
文章图片
▲图5冥古宙末期的地月系统艺术复原图
远侧为原始地球 , 近侧为原始月球(据wikipedia,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Earearth.png)
太古宙(ArcheanEon , 40亿年至25亿年前)是地质历史的第2个宙 , 由美国地质学家和动物学家JamesDwightDana于1872年命名 , 源自希腊语αρχ? , 意为开始、起源 。 太古宙自老到新分为始太古代(EoarcheanEra , 40亿年至36亿年前)、古太古代(PaleoarcheanEra , 36亿年至32亿年前)、中太古代(MesoarcheanEra , 32亿年至28亿年前)和新太古代(NeoarcheanEra , 28亿年至25亿年前)4个代 。
相应地 , 太古宇(ArcheanEonthem)分为始太古界(EoarcheanErathem)、古太古界(PaleoarcheanErathem)、中太古界(MesoarcheanErathem)和新太古界(NeoarcheanErathem)4个界(图6) 。
地学里的“元”“宇”“宙”
文章图片
▲图6国际年代地层表中的太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