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精细化运营做不好?因为你还差一个好用的用户标签体系!

用户画像|精细化运营做不好?因为你还差一个好用的用户标签体系!

文章图片

用户画像|精细化运营做不好?因为你还差一个好用的用户标签体系!

文章图片

用户画像|精细化运营做不好?因为你还差一个好用的用户标签体系!

文章图片

用户画像|精细化运营做不好?因为你还差一个好用的用户标签体系!

文章图片



标签需求通常源自于我们每天都会提出的业务问题 。 举个例子 , 企业 A 需要通过 10 万元的活动预算实现 GMV 的提升 。 那么 , 此时面临的问题可能包括:10 万元的活动预算应该花在谁身上?活动推送应该中午发还是晚上发?用户可能会对什么类型的广告感兴趣?如何召回流失用户……这个时候 , 就需要“标签”来帮助我们做决策 。
本文将围绕标签体系 , 从为什么要做标签体系、如何搭建可落地的标签体系以及标签体系的应用三方面展开 。
一、为什么要做标签体系?目前业界对标签体系的分类比较多样 , 从标签层级可以分为原子标签和复合标签;从更新方式可以分为静态标签和动态标签 , 从生成方式可以分为属性类标签、统计类标签、规则类标签和算法类标签 。 如下图所示:
标签可以对用户某个维度做描述与刻画 , 让使用者能够快速获取信息 。 具体来讲 , 标签是对用户信息的总结 , 是对一个问题的解答 , 它可以是具体的文本 , 比如 , 某个用户是哪个省份的;也可以是统计指标 , 比如某个用户昨天点击商品详情页多少次 , 所点击商品的均价是多少;也可以是关键日期 , 比如某用户第一次进入平台的日期、第一次加入购物车的日期、第一次购买商品的日期等 。
只要它能够快速提供业务信息、支持业务运营 , 就是好标签 。 因此 , 我们将标签在应用场景上主要分为特征和客群两类 。
当用户标签作为特征 , 是指将用户在某个维度进行抽象 , 表达用户一些可被快速认知的特点 , 主要作为运营动作的参考——在运营过程中为运营人员提供信息输入 , 或者作为触达物料中的参数变量 。 举个例子 , 当你通过某电商平台搜索点击“口罩”这一商品之后 , 过几天你便会收到类似的消息:亲爱的 XX , 您所在的 XX 地区在针对口罩商品做大促 , 我们给您发送了 X 元的优惠券 。 该信息是通过将你的昵称、地域等标签进行半自动化实现的 , 这就是标签作为特征时的具体应用 。
当用户标签作为客群 , 是指基于相同标签提炼出来的一群人的集合 , 这些用户都具有相同特点 , 主要作为运营动作的目标受众 。 比如 , 当我们希望通过对某一群人做活动推送时 , 仅需要拿到客群标签即可 , 不需要了解更详细的用户特征 。 很多时候 , 当我们对用户做精细化运营时 , 通常需要基于客群做标签应用 , 除了能够帮助人工进行判断以外 , 还可以提供给其他自动化系统 , 比如投放、定向广告、个性化推荐等 , 数据和机器共同决策 , 驱动标签体系发挥更大价值 。
总结来说 , 标签体系的应用价值可以总结为四点:用户特征洞察、增强数据分析、精细化运营及数据产品应用 , 如下图所示:

但同时 , 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 , 标签体系要想对业务产生价值 , 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 比如 , 有没有足够丰富的内容和商品?如果你的 SKU 只有 10 个 , 那么通常不需要对客群做细分 , 也就不太需要标签体系;再比如 , 你的企业当前处于什么阶段?对于一些初创企业 , 要想做好标签体系通常需要聘请业务专家 , 需要采集数据、加工标签的工具 , 整体下来会花费一大笔资金 , 但此时如果将这笔资金用来做广告投放或许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 , 所以也就不需要在此时构建标签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