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滔滔在北宋历史上真实形象如何 北宋亡于高滔滔简介

高滔滔是宋英宗赵宗实的媳妇儿 , 儿子宋神宗去世以后 , 年幼的宋哲宗无法独自打理朝政 , 于是高滔滔便出面辅政 。由于她的能力突出 , 励精图治 , 又不重用自己的外戚力量 , 所以被后来人称之为女中尧舜 。可是她去世以后 , 仅仅三十多年北宋就灭亡了 。

高滔滔在北宋历史上真实形象如何 北宋亡于高滔滔简介

文章插图
她被后世史学家誉为“女中尧舜” , 被保守派奉为历代贤德女主第一人 , 她就是高滔滔 。
作为宋英宗的皇后 , 高滔滔是那种赢在起跑线的人 , 与北宋上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后刘娥不同 , 高滔滔家世显赫 。
她的曾祖父高琼是太宗朝名将 , 曾在澶渊之战中与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辽国;祖父高继勋平定蜀中叛乱 , 被誉为“神将”;母系一方地位更是卓然超群 , 她母亲是北宋第一名将曹彬的孙女 , 宋仁宗皇后曹氏的亲姐姐 。
可以说高滔滔一出生就登上了 , 刘娥拼尽毕生精力才达到的高度 。
因为宋仁宗不育 , 高滔滔自幼被姨妈曹皇后 , 带进皇宫抚养 , 与同样被养在宫中的赵十三(即赵宗实 , 宋英宗)朝夕相处 , 宛如青梅竹马 。
连宋仁宗都觉得二人是天作之合 , 仁宗曾对曹皇后言及:异日 , 当以滔滔婚配十三 。
虽说与赵十三是青梅竹马 , 但性子刚烈的高滔滔管起丈夫来 , 丝毫不输隋朝独孤皇后 。
英宗一生有四子四女 , 都出自高滔滔 , 她严禁赵十三纳妃 , 据史料记载 , 某年赵十三实在忍不住了 , 但又怕高滔滔反对 。
于是跑到皇太后曹氏跟前说起这事 , 皇太后曹氏认为 , 从延续皇家血脉角度考虑 , 皇帝充实后宫也是应该的 。
皇太后曹氏便派人传话:官家即位已久 , 且今圣躬痊平 , 岂得左右无一侍御者诶?没曾想高滔滔压根不给姨妈面子 , 竟也派人向姨妈传话:奏得娘娘 , 新妇始嫁得“十三团练”耳 , 既不曾嫁他官家 。
从今人的角度看 , 高滔滔对待丈夫纳妾的态度 , 是能被人理解;或许作为一个女人 , 她从始至终都想完完全全得到丈夫的爱;大概是因为爱他 , 所以才想独自占有他的想法吧!高滔滔的爱情观 , 的确很超前了 。
如果说高滔滔对丈夫是严苛 , 那对儿子就是残忍了 。
作为高滔滔的长子 , 宋神宗与王安石耗尽毕生心血 , 为扭转北宋王朝颓势 , 历尽千辛万苦推行新法 。
却在神宗死后、高滔滔垂帘听政的日子里 , 新法被废除的一干二净 。不仅新法被废除的一干二净 , 高滔滔还任由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 , 肆意贬损自己的儿子 。
据《宋史》记载:安石为人 , 悻悻自信 , 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 , 而数败兵 , 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 , 未有所当 , 遂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 。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 , 而天下汹汹骚动 , 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 。
帝终不觉悟 , 方断然废逐元老 , 摈斥谏士 , 行之不疑 。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 , 变坏几尽 。自是邪佞日进 , 人心日离 , 祸乱日起 。惜哉!”
如此的评价 , 不啻为视神宗为北宋灭亡的根源 , 为败坏祖宗成法的不孝子孙 , 为忠奸不辩的昏君 。
而这一切却是在神宗自己亲娘 , 皇太后高滔滔女士“垂帘听政”时期由守旧派编写的 。高滔滔女士不仅任由旁人污蔑儿子死后的清誉 , 更是纵容放任反对派彻底摧毁儿子披肝沥胆创下的新法根基 。
宋神宗刚死 , 即位的哲宗皇帝虽然只有九岁 , 但在他年幼的心灵深处烙下了复仇的印记 。
据史料记载 , 有次高滔滔看到哲宗读书时 , 使用的是一张破旧的书案;于是便吩咐换一张新的 , 可没成想等到下次她再去的时候 , 仍旧是那张破旧的书案 。
高滔滔大为不解 , 以为是宫人违拗自己的旨意 , 没成想年幼的哲宗却回答:这张旧案是父皇曾经用过的 。
那一刻 , 我不知道高滔滔女士的内心是否有所触动 , 是否想起了那个被她毁尽毕生心血的儿子 , 那个她任由臣子污蔑抹黑的儿子 , 那个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子;亦或是她是否察觉 , 她成功地在孙子的心中 , 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
后来哲宗朝对守旧派近乎疯狂的反攻清算 , 大多数原因是高滔滔任用司马光、吕公著等守旧派大臣 , 不仅全面废除新法;肆意打压报复新法人士 , 在司马光等人的迫害下 , 新法派的首领人物蔡确、蔡卞、章惇、邓宛纷纷被贬谪出京 。
其中前首相蔡确更是因为“车盖亭诗案”引发的“文字狱” , 被冤死在贬所 。而新法人士在这场由高太皇太后 , 发起的北宋波及最大最广的“文字狱”中 , 再度被清洗 , 这无疑在新法派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
司马光复出一年 , 在成功废除新法后就死了 。守旧派在他死后 , 立即分裂为“蜀党”“洛党”“朔党” 。新法派的集体没落 , 让三党没了斗争对象 , 于是他们便相互攻伐 。
而此时垂帘听政的高滔滔 , 不仅不制止朝中大臣的内斗 , 甚至还鼓励大臣站队 。
北宋最恶劣的党争便由此种下 , 从此官僚集团再也无心国计民生 , 想的都是权力追逐、明争暗斗、党同伐异的恶心勾当 , 腐败懦弱的官僚队伍成为北宋灭亡的最大内因 。
对儿子残忍 , 既毁了他毕生的心血 , 又抹黑了他的清誉 , 让高滔滔成为三百年宋史中 , 难得一见的皇太后;
对孙子的轻视 , 却让高滔滔坐实了北宋王朝走向灭亡的最大推手 。
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 , 所有人都忽视了一个人的存在——宋哲宗赵煦 , 他才是大宋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
高滔滔摄政9年 , 宋哲宗从一个9岁的小孩 , 成长为青年 。然而 , 军国大事仍然由高太后和几位大臣拍板 , 皇帝始终没有发言权;甚至是当他目睹这群大臣如何对自己父亲的心血和名誉践踏的时候 , 他都不能说出一个“不” 。
朝中大臣无一例外 , 都忽视了宋哲宗的年龄增长 。他们习惯于认为皇帝还小 , 告诫他凡事要听命于高太后 。朝堂之上 , 皇帝御座与高太后座位左右相对 , 根据礼数 , 大臣应面对宋哲宗奏事;然而 , 大臣都反过来 , 面对高太后 , 背对宋哲宗 。
宋哲宗亲政后 , 曾提及当年高太后垂帘听政的场景 , 说自己个子小 , 只能看见朝臣的屁股和腰部 。有时候 , 高太后会问宋哲宗 , 你为什么一直沉默 , 不发表你的看法呢?宋哲宗回答:“娘娘已处分 , 还要我说什么?”
垂帘太后与年轻皇帝对立 , 在历史上并不罕见 , 可以称为“垂帘听政后遗症” 。皇帝一旦成年亲政 , 轻则一反前政 , 消除摄政太后的影响 , 比如宋仁宗;重则必下狠手 , 要把摄政太后搞臭 , 比如宋哲宗 。
高滔滔病重之时 , 已经意识到宋哲宗对她的极度不满 。
她似乎看出了一些不详的征兆 , 特意将吕大防、范纯仁召来 , 进行临终嘱托:“老身受神宗顾托 , 同官家御殿听断 , 公等试言 , 九年间曾施私恩与高氏否?”吕大防奉承说:“陛下以至公御天下 , 何尝以私恩及外家 。”
一直到临死 , 高滔滔最得意的事情 , 仍然是她的私德无亏 , 不曾利用权力额外照顾娘家人 。但她并不知道 , 这一点 , 对于长期被无视的皇帝来说 , 重要吗?
问题的答案当然是不重要 , 公元1093年 , 62岁的高滔滔终于死在了后宫 。而宋哲宗也终于迎来了他反攻倒算似的亲征 , 高滔滔支持的、赞成的 , 他统统都要推翻、都要反对 。甚至一度要将司马光 , 掘坟鞭尸 。
【高滔滔在北宋历史上真实形象如何 北宋亡于高滔滔简介】至此 , 这个帝国终于陷入了报复与仇恨的癫狂 , 举国上下、朝堂内外的癫狂 , 再也没得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