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百瓦内的快充,有的是劳模,有的在浑水摸鱼?

电池|百瓦内的快充,有的是劳模,有的在浑水摸鱼?

文章图片

电池|百瓦内的快充,有的是劳模,有的在浑水摸鱼?

文章图片

电池|百瓦内的快充,有的是劳模,有的在浑水摸鱼?

文章图片

电池|百瓦内的快充,有的是劳模,有的在浑水摸鱼?

文章图片

电池|百瓦内的快充,有的是劳模,有的在浑水摸鱼?

文章图片

电池|百瓦内的快充,有的是劳模,有的在浑水摸鱼?


01
高功率充电技术
缘从何起
在以前 , 提到 iPhone 的充电 , 你必定会想到那吉利的四个字词语 —— 五福(伏)一安 。 用原装 5W 充电器给 1440mAh 的 iPhone 5 充电 , 总耗时 2 小时 36 分钟 , 给 2900mAh 的 iPhone 7 Plus 充电 , 竟需要 3 个半小时 。
是谁将我们从充电黑洞中拯救出来的?答案是高功率的充电技术 。

2013 年 , 高通提出了它的第一代快充技术 Quick Charge 1.0 , 突破了 USB-IF 当时 1.5A 的上限电流 , 在保持 5V 的额定电压下 , 将最大额定电流提升到了 2A , 让手机充电功率提升到了 10W , 整个行业由此开启两位数的「快充」时代 。
若想充电快就得提升充电功率 , 电压和电流总得有一个提升 , 而高通 QC 后续的进步思路主要放在提升电压上 , 但这会带来较严重的发热;另一边 , OPPO 以一句「充电 5 分钟通话两小时」的 VOOC 闪充 , 开启了「低压高流」的高功率充电技术路线 , 后来的 vivo 自研的 FlashCharge 入场后也同样走「低压高流」路线 , 它们的优点是很明显:低发热、充得快 , 不过技术难度相对较高、对安全要求也较高 。

随着各方面配套技术的进步 , 「低压高流」的路线成为了如今高功率充电的技术主流 , 包括前面提到的高通、DP 共有协议、华为、三星、小米、realme 等厂商今天用的都是「低压高流」方案 。
而各类闪充、快充技术已经从旗舰到入门机型的全面覆盖 , 部分机型的功率瓦数甚至达到了三位数 , 而背后既是技术的进步 , 也是电池容量提升连带更高充电效率市场需求的结果 。
02
数字的背后 ,
是技术 , 也是宣传口径的比拼
打开近年各大厂商手机的官网产品页 , 总能找到篇幅不少的充电介绍 , 50W、60W、67W、80W、90W、100W、120W 等不同充电功率的数字赫然宣传页上 , 似乎每个数字都在强调自家手机充电之快 。 简单可量化的参数对用户来说是最敏感、能最直接感受到的信息 , 也成为了厂商们最直接、有效的宣传口径;可现实中 , 真的能达到厂商们所宣传的功率吗?

不尽然 , 厂商们标的充电功率其实只是理论的最高峰功率:
一来 , 锂离子电池充电的本质是锂离子从阴极(正极)移动到阳极(负极)并储能的过程 , 一个完整的充电一般分三阶段 , 恒流预充、大电流恒流充电、恒压充电 , 而快充一般是发生在第二阶段 , 所以快充状态只会短暂存在一段时间 , 最高功率状态更是这段时间里的一部分;

二来因电池内阻、线材、充电器、IC 芯片等元件难免会发生损耗 , 甚至有的厂商测量方式不同 , 厂商们宣传的充电瓦数大多数都会低于实际电池得到的最高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