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科技报今天是第二个世界量子日|世界量子日 | 为何让科学家“捉摸不透”?揭开量子的神秘面纱

本文转自:北京科技报
今天是第二个世界量子日 , 为什么科学家们称没有人真正理解量子?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目前我国量子科技处于什么地位?一起来了解>>>
整理/新媒体编辑段大卫
4月14日是世界量子日 , 之所以世界量子日选在4月14日 , 是因为普朗克常数4.135667696×10-15eV·s,约化为4.14 , 虽然这个数字现在修订为更准确的另一长串数字了 。 如果用国际单位 , 普朗克常数是6.62607015×10-34J·s 。 它是由来自65个以上国家的科学家在2021年发起的一项倡议 , 将以后每年的4月14日作为“世界量子日” , 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对量子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 提高公众对量子科学已经和将要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的认识 , 是一个国际性关注量子科技的活动 。 量子是什么?它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目前我国量子科技处于什么地位?
“神秘”的量子世界
认识量子科技先要从量子说起 。 量子是什么?根据量子理论 , 量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 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 , 不可分割 。 一个事物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 我们就可以说它是量子化的 , 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
所有人们所熟知的分子、原子、电子、光子等微观粒子 , 都是量子的一种表现形态 。
本文转自:北京科技报今天是第二个世界量子日|世界量子日 | 为何让科学家“捉摸不透”?揭开量子的神秘面纱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在2020新年跨年科学演讲中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 , 我们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感?知到?的事物 , 包括光和能量的最小单位都能称之为量子 。 就像我们远处看鱼群是乌央乌央的一片黑 , 但是放大了看就是一条一条的鱼 , 这就可以说是鱼群的量子 。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科普专家袁岚峰看来 , 量子的本意是个数学概念 , 简言之就是“离散变化的最小单元” 。
什么叫“离散变化”?袁岚峰这样解释:我们统计人数时 , 可以有一个人、两个人 , 但不可能有半个人、1/3个人 。 我们上台阶时 , 只能上一个台阶、两个台阶 , 而不能上半个台阶、1/3个台阶 。 这些就是“离散变化” 。 对于统计人数来说 , 一个人就是一个量子 。 对于上台阶来说 , 一个台阶就是一个量子 。 如果某个东西只能离散变化 , 我们就说它是“量子化”的 。
不同于我们认识的宏观世界 , 人们发现在量子这一微观世界中许多实验现象违背常识 , 完全无法用经典物理诠释 。 比如 , 根据经典物理学 , 一个客体的状态(用0和1表示)就像最简单的二进制开和关 , 只能处于开或者关中的某一个状态 , 即要么是0要么是1 , 这就好比一只猫 , 要么是生要么是死 , 不能同时“又生又死” 。
但这一理论并不适用于量子世界:在量子世界中 , 一只猫可以处于又生又死的叠加状态 。 这种所谓的量子相干叠加正是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的根本区别 。
更为神奇的是 , 这种叠加状态极其脆弱 , 一旦有人去测量 , 它就会立刻从叠加状态变为确定状态 。
本文转自:北京科技报今天是第二个世界量子日|世界量子日 | 为何让科学家“捉摸不透”?揭开量子的神秘面纱
文章图片
▲掷骰子的结果是无法预测的 , 因为它对细节(例如手的动作)敏感 。 由于这部分信息未知 , 因此对于实际目的 , 掷骰子是随机的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了解这个问题 , 假设你有一个粒子和两个探测器 , 一个在左边 , 一个在右边 。 如果将粒子向左发送 , 则左检测器会发出滴答声 。 如果将粒子向右发送 , 则右检测器会发出咔哒声 。 但在量子力学中 , 你可以?做的?不止这些:你可以让一个粒子同时处于两种状态 。 例如 , 你可以通过分束器(beam-splitter)发射粒子 , 这样之后它就可以既向左运动又向右运动 。 物理学家说粒子是左右“叠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