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无论是资讯人、北极星还是飞华 , 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 徐钢武为OICQ解决了这个痛点:把用户内容和朋友列表从客户端搬到了后台的服务器 , 从此避免了用户信息和好友名单丢失的烦恼 。
任何人用任何一台电脑上网 , 都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列表 。 “这个技术难度其实是不大的 , 关键是我们把它当成最重要的事情来看待 , 适应了当时中国的上网环境 。 ”张志东日后说 。
第二个重要的创新 , 是在软件的体积上 。 中国的网络基础建设无法与欧美国家相比 , 当时仍处在非常原始的窄带状态中 , 网速非常慢 。 吴宵光回忆说 , 那时国内还没有综合业务数字网 , 上网是用拨号的 , 普遍的上网带宽是14K、28K54K就是很快的了 , 而一个ICQ软件的体积起码有3MB到5MB下载一个软件要几十分钟 , 速度之慢是可以想象的 。
这时候 , 吴宵光发挥了他的技术天分 , 对整个软件的体积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 张志东说:“刚刚开发完第一个内部版本的时候 , 全部完成只有220KB.我拿给马化腾看 , 他不太相信 , 以为肯定是没包括动态库打包的部分 , 实际上这已经是完整的独立可运行版本了 。 ”
这样的一个版本 , 用户下载只需5分钟左右 , 相对于其他的ICQ产品 , 无疑是杀手级的 。 另一个需要提及的创新点 , 在用户层面或许无法感受到 , 但是对OICQ在当时的生存和发展中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小红书|腾讯的传奇(十)OICQ的中国式改造】当时 , 徐钢武在设计网络协议时果断地采取了UDP技术 , 而不是其他即时通信软件通常所采用的TCP技术 。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 , 采用UDP技术的开发难度较高 , 但能大大节约服务器的成本 , 使得单台服务器可以支持更多的客户端 。 这一创新使得当年在资金上捉襟见肘的腾讯 , 凭借技术上的优势用尽量少的服务器坚持了尽可能长的时间 。
OICQ在日后被业界评价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产品” , 宣称其系统架构在用户发展至亿级时仍然能够支撑 。 唯有张志东清楚其中的艰辛 , 所谓的“天才”都是靠徐钢武、吴宵光以及后来无数工程师不断“重写”和优化的结果 。
“用户快速增长 , 性能瓶颈不断出现 , 为了不让用户失望 , 逼得团队不断优化性能 , 不断克服瓶颈 。 说到底 , 都是逼出来的结果 。 ”张志东日后回忆至此 , 无限感慨 。 除了上述的几项创新之外 , 最初版本的OICQ还针对ICQ的缺陷进行了一些修订 。
比如 , ICQ只能与在线的好友聊天 , 而且只能按照用户提供的信息寻找好友 。 OICQ则设计了离线消息功能 , 它还允许用户直接添加当时在线的陌生网友为“好友” , 这无疑极大地扩展了OICQ的社交功能 。
又如 , ICQ的用户图像显示缺乏个性 , 统统是一个用户名字和一个标准的花形 , 在线为绿色 , 离线为灰色 。 OICQ则提供个性化头像选择 , 他们预备了中国年轻人都很熟悉的卡通形象-唐老鸭、加菲猫、皮卡丘、大力水手等等 , 这使用户得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并有独占感 。
OICQ还设计了消息提示音 。 系统发布前的最后一个声音就是要找一种提示的声音 , 技术团队为了“什么声音听上去很熟悉”这个问题而讨论了很久 , 据张志东回忆 , 有人说用敲门的声音 , 有人说用吹口哨的声音 。 最后 , 马化腾认定“大家最熟悉的声音是寻呼机的呼叫声” , 于是他用自己的寻呼机录下了“嘀嘀”声 , 这成为最经典的“腾讯音” 。 由此也可想见 , 马化腾的“寻呼机情结”实在是非常的重 。
这一系列看似细微的创意和设计 , 导致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腾讯的OICQ是一款看上去源自ICQ其实更属于中国用户的产品 。 它们的思考出发点均非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 而是客户的点滴体验!
- 腾讯视频|视频会员涨价:你多掏5元,腾讯一年多赚74亿
- 联想|运营商与腾讯的近身竞争:VoNR+5G消息PK微信的胜出几率有多大?
- 腾讯|俄乌这一战,对中国企业影响有多大,你绝对想不到!
- 腾讯|阿里和腾讯未来发展前景谁更好,为什么
- 李想|不再“荣耀”?toB业务成新“王者”,腾讯要做什么?
- |王思聪的投资手笔,腾讯已追随3次
- 创投圈|腾讯视频再涨价,长视频玩家集体补血
- icq|腾讯的传奇(九)从ICQ到OICQ
- 产品经理|华为腾讯等对手入局,阿里云增速下滑,阿里云终于做出改变?
- 会员|目前最贵会员价 腾讯视频涨价5元:一年多赚7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