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从“精神角落”到“精神病院”,豆瓣的“毒流量”何时休矣?( 三 )


而豆瓣的去中心化的BBS论坛模式 , 使得小组可以由任何人组建 , 主题开放 , 自由发言 , 有鹅组 , 就有父母皆祸害组 , 还有周末一起爬山组 , 我们都爱许知远组……
各小组之间聚合着完全不同的人群 , 每一个小组因其产品的封闭性 , 变得像一座座孤岛 。
3月30日|从“精神角落”到“精神病院”,豆瓣的“毒流量”何时休矣?
文章图片
二、豆瓣评分还信得过吗?
除了小组之间的割裂结 , 不仅仅是非豆瓣用户不满 , 豆瓣内部也生出矛盾 。
书影音用户觉得小组乌烟瘴气、毫无营养 , 应该让豆瓣回归书影音的初心 。 而小组用户则觉得书影音用户是“遗老” , 拉垮了豆瓣 , 互相都想割席 。
3月30日|从“精神角落”到“精神病院”,豆瓣的“毒流量”何时休矣?
文章图片
阿北最初相信通过构建一个信息无差别的推荐产品 , 用户可以自主打造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书、影音.....从而启发一个人 , 滋养一个人 。
但这件事的前提是 , 每个使用者都要有相当的能力 , 知道如何使用信息 , 理性发言 , 有序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
但实际上 , 移动时代其实加速了人和人之间的信息鸿沟 , 现在网民中的高学历人群(本科以上)占比不到20% 。
阿北高估了豆瓣的作用 , 也高估了用户自我进化的能力 , 他对人性和技术都过于乐观了 。
但豆瓣又什么都没有做 , 在暴风雨般的互联网军备竞争中 , 它比前几年更沉默了 。
而阿北一半时间在美国过 , 一半时间在中国 , 没有人知道 , 他在思考什么 , 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深度采访 , 是2013年接受《第一财经周刊》的采访 。
3月30日|从“精神角落”到“精神病院”,豆瓣的“毒流量”何时休矣?
文章图片
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板 , 用户可能会觉得他在很多事情上做得太差劲了 。 但他一定会说 , 这不重要 。
书影音权威性的评分系统 , 原本是豆瓣的立身之本 , 如今的评判系统同样存在问题 。
去年 , 像《密室大逃脱》这样的作品 , 3千多条评价就开分 。 而在院线上映的电影 , 累积了1万多评价 , 用户想通过评分避雷却迟迟不开分 。
其中豆瓣老用户都会发现 , 尤其是很多一上线就口碑就不行的电影 , 在热播过程中 , 基本都处于不能评分的状态 。
3月30日|从“精神角落”到“精神病院”,豆瓣的“毒流量”何时休矣?
文章图片
而在短评区豆瓣对评论进行了部分隐藏 , 无法查阅所有用户的评价 。 对此 , 平台给出的回应是为了“防止水军” 。
很多用户对“反水军”的观点相当不接受 , 认为是片方为屏蔽负面观点 , 动了手脚 。
不仅如此 , 评论区恶意打分的现象泛滥成灾 , 饭圈的暗斗严重侵扰着豆瓣的评分生态 。
很多条目都成了对家撕逼的战场 , 粉丝为了账号的权重 , 还特意养号 , 为很多没有看过的作品打分 。
2020年末 , 有本新书就因此突然涌进大量评论 。 结果被图书编辑发现 , 这些评论都驴头不对马嘴 , 极为不满地控诉了这一行为 。
3月30日|从“精神角落”到“精神病院”,豆瓣的“毒流量”何时休矣?
文章图片
而在这背后是更为严重的是 , 水军刷分的灰色产业链 , 已经渗透进入了豆瓣的评分系统 , 甚至有用户爆料 , 有灰产人员私聊自己做水军 , 收钱打差评 。
3月30日|从“精神角落”到“精神病院”,豆瓣的“毒流量”何时休矣?
文章图片
回想豆瓣技术与理想的初心 , 那是2005年 , 一个互联网平权的年份 , 大家相信人人都可以上网 , 平等获取信息 , 高效交流 , 世界也会因互联网的出现变得越来越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