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英伟达|“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文章图片

英伟达|“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文章图片

英伟达|“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文章图片

英伟达|“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文章图片

英伟达|“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文章图片

英伟达|“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文章图片

英伟达|“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文章图片

英伟达|“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文章图片

英伟达|“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GTC 2022过后 , 广大人民群众纷纷奔走相告 , 黄仁勋又带着他的新“核弹”来“炸街”了 。
具体发布的新产品和技术 , 很多文章都已经详尽地介绍过了 , 一言以蔽之:牛!其中最炸裂的是H100 GPU , 采用了台积电4纳米制程工艺 , 集成1800亿个晶体管 , 浮点计算能力相比前一代A100快了三倍 , 被看作英伟达的新一代“核弹” 。
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 工业界盼到了“算力怪兽” , 消费者们也迎来了显卡降价的日子 。
但冷静下来想一想 , 英伟达是“为AI继算力 , 为众人送温暖”的大善人吗?无论粉丝还是看客 , 都必须承认 , 英伟达是一个商业奇才 。 作为最传奇的数字经济股 , 它的营收远低于英特尔或Meta , 但市值却遥遥领先 , 这显然不是“技术信仰”所能够解释的 。
用黄仁勋本人的说法 , 英伟达历史上几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技术推出 , 背后其实都是对自家 GPU 技术的发展成果进行了“泛化”(generalize) , 发现它居然可以做更多不同的事情 。

究竟是新需求催生了新产品 , 还是新产品激活了新需求 , 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 但我们可以从英伟达的行动与结果的相关性中 , 总结出一个屡试不爽的模板:
在主流需求未曾触顶的时候 , 扩充丰富产品线 , 哪怕“穿马甲”也要全面布局 , 将利基市场挖掘到最大价值;而一旦主流需求出现颓势和退潮 , 超过当前市场需求的核弹级产品就会被抛出(当然功耗也爆炸了) , 再次点燃大众和华尔街对GPU的想象空间 , 进一步英伟达的估值推向新高 。
比起“卷王之王” , 英伟达更像是稳坐钓鱼台的姜太公 , 把全球消费者和产业界拿捏得明明白白 。
四次供需“反弹” , 英伟达的算力霸主之路
英伟达的算力霸主地位 , 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呢?细数历史上的几次里程碑事件 , 会发现有四次关键“反弹” 。
第一次反弹:个人电脑的增长风暴 。
从1993年成立到1999年这段时间里 , 英伟达在群雄林立的显卡市场中并没有占据太大的领先优势 。
当时研发显示芯片的厂商多如牛毛 , 除了IBM、索尼、东芝等半导体巨头 , 垂直赛道如Matrox、3dfx、Trident、S3 Graphics都曾引领风骚 。 英伟达先后发布的NV1、NV2都没有什么竞争力 , 差点破产 。 1999发布的TNT2(也就是“NV5”)虽然夺得了性能桂冠 , 但速度只比NV4提高了10%至17% , 跟主要竞争对手3dfx Vodoo3也没有拉开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