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虚拟数字人,活得并不容易( 三 )


但与此同时 , 当下数字人在交互上的瓶颈显而易见 , 现有AI技术还不足以支持数字人养成独立行为 , 独立思想则更远 。 只是在潮流概念和技术驱动下 , 数字人的发展先于需求一步 , 然而也正是因为技术的瓶颈 , 数字人尚未打通自身的生存路径 。 反映到当下 , 每一个数字人要想成为长久存在的“人” , 更多还是靠幕后运营团队去支撑 。
【腾讯|虚拟数字人,活得并不容易】运营后继乏力
暂时不考虑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的应用 , 目前表演型虚拟数字人主要以To C为主 , 而实用型数字人主要以To B和To G应用为主 。 保持活跃、保有关注 , 是悬在每一个虚拟数字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目前虚拟数字人的曝光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发布离线视频、图片(如柳夜熙 , AYAYI等超写实数字人);才艺直播、舞台演出(如A-SOUL , 洛天依等二次元虚拟偶像);参与大型活动、特殊场景报道(如央视网小C、新华社小诤等媒体虚拟员工) 。 上述数字人IP面临的挑战 , 也是整个行业必须直面的问题 。
其一是成本 。 去年10月31日 , 柳夜熙凭借“捉妖”题材短视频爆红 , 一夜涨粉363万 , 影响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名列首位 。 但至今5个月以来 , 柳夜熙抖音官方账号总计发布视频数量为11条 , 更新频率每月2次 , 粉丝留言中“催更”频繁出现 。
而在《影响力指数报告》中排名第五的AYAYI一直活跃在平面媒介 , 通过晒硬照保持较高的曝光频次 。 但翻看其小红书动态即可发现 , 高频次的晒照并没有持续推升人气和互动量 , 反而从最初的峰值有所回落 , 动态下方的评论区也时不时收到“新片质量不如早期照片精致”的反馈 。
现象级虚拟数字人柳夜熙/图片:网络
据百度李士岩介绍 , “采用传统方法制作CG级的视频、海报成本很高 , 一分钟视频做一个月可能是算短的 , 2到3个月也很正常 。 目前生产工具还没有做的特别好 , 限制了生产力 , 而生产力又进一步限制了生产关系的创新 。 未来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 可以一定程度上压缩生产周期 。 ”
腾讯NExT Studios团队也证实了成本瓶颈 , “超写实数字人是虚拟数字人技术皇冠上的明珠 , 有远高于二次元纸片人的制作难度 , 国内行业积累有限 , 相关技术人才也很稀缺 , 大部分国内厂商的生产能力都被压制在一个较为初级的水平线上 。 但与此同时 , 团队只需要在某一两个环节上有长板 , 也就容易脱颖而出 。
目前市场上的虚拟数字人制作公司大多是创业型公司 , 有短期融资变现的强需求 , 因此会比较追求快速生产或规模化 , 对于精工细作很难兼顾 。 一个超写实虚拟数字人形象恐怕至少要投入100至200万制作费用才能不至羞于见人 , 甚至即便投入了也未必能做出令人满意的角色 。 ”
曾经引起轰动的黄仁勋虚拟人也可作为参考 , 根据英伟达官方博客 , 黄仁勋虚拟人在发布会上出镜的14秒视频 , 共有34位3D美术师和15位软件工程师协同参与 , 总计近千工时 。
其二是内容和运营 。 对于A-SOUL、洛天依等虚拟偶像 , 可供直接参考发展路径是明星艺人 , 那么业务能力和粉丝运营能力便是两项硬指标 。 只是国内Vtuber行业起步较晚 , 且一直囿于小众 , 专业的中之人、能为虚拟偶像定制内容的创作团队都很稀缺;与此同时 , 能弄明白“二次元为爱发电” , 能玩转粉丝经济 , 能熟谙饭圈文化的运营团队更是屈指可数 。
拥有多年流量明星培养、管理经验的乐华娱乐 , 可以说代表了国内虚拟偶像运营的较高水平 。 在过去一年中 , 乐华既有与方文山、许嵩合作 , 为A-SOUL量身打造新作品的手笔 , 也不只一次犯过运营不够精细化的错误——比如“嘉然直播玩手机”事件、“向晚中之人疑似曝光”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