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互联网公司中层到加拿大做水管工:月入过万很轻松,心态归零却不易( 三 )


他说 , 相比起国内 , 加拿大的职业歧视非常少 , 自己感受到的更多是尊重 。 尽管很多时候都是下水道堵了、马桶塞了这样的紧急情况 , 大部分客户都会先问他什么时候方便 , 而不是让他马上就来 。 当他把活干好了 , 很多客户就会给小费 。
对于那些不尊重自己劳动的人 , 史红新会选择拉黑 。 这种客户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 一种就是命令他“立即、马上、现在”来帮自己解决问题而不顾及他时间是否方便的人;还有一种就是砍价的人 。
有一次 , 一个客户二楼的卫生间漏水 , 通常而言 , 这种情况下很多水管工会直接打开天花板 , 但史红新想尝试在不开天花板的情况下进行处理 , 以降低客户成本 。 他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半小时 , 试了各种方法 , 找到漏水原因是防水胶老化导致某个角落漏水 。 客户看到漏水原因这么简单 , 只需要打一遍防水胶就可以解决 , 就对他说:“你看先给你25刀(加元)行不行?” 他当即对这个客人说:“我一分钱都不收 , 您找别人吧” 。 说完 , 他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回到家 。
史红新说 , 他虽然不收上门费 , 也没能立马解决问题 , 但这种行为让他觉得 , 自己的专业劳动没有得到尊重 。
“心态清零 , 才能活得轻松”
史红新表示 , 从北京来到小城伦敦 , 从互联网公司的管理人员到水管工 , 他并没有经历外界想象中的思想挣扎 。 他说:“一旦有了语言(的能力) , 有了车 , 我就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这里 。 而且这儿空气好 , 钓鱼的地方特别多 , 闲下来和老外一起聊聊天 , 我享受这样的生活 。 ”
他说 , 来到加拿大 , 就要有清零的心态 , 不然会活得很累 , 同时也要做好规划 , 不断为更好的融入而努力 。
刚来到范莎学院学英语的时候 , 史红新上了一门叫《健康与安全》的课 , 尽管都是一些常规的内容 , 但因为有一些专业词汇 , 他“根本什么都听不懂” 。 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融入进去 , 就找老师和同学帮了很多忙 , 终于觉得不那么吃力了 。

Photo by Jp Valery on Unsplash刚在伦敦安了家 , 史红新有空就去油管上看翻新篱笆等视频 , 学习怎么打理屋子 。 有一次 , 他一眼看到隔壁退休教授家门口的篱笆坏了 , 他就主动上前去帮忙做了修理 。 冬天铲雪的时候 , 他看到人行道和公交车站之间的雪积得厚厚的 , 就顺道把这块儿的雪也铲了 。 现在 , 每逢圣诞节 , 他和周围的老外邻居们都会互送礼物 。
这样的心态和言行也影响到了史红新的孩子 。
他的儿子如今已是滑铁卢大学的一名学生 。 史红新回忆道 , 出国前 , 他还是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五年前刚来加拿大的时候 , 他每次考试也都只有五、六十分 。 但渐渐地 , 孩子开始刻苦学习英语 , 成绩渐渐追赶了上去 。 上高中后 , 他帮别人搬家、做超市理货员;上了大学 , 他主动自己负担生活费 。
去年 , 因为疫情原因 , 很多国内申请被录取滑铁卢大学的新生只能在国内上网课 , 由于教育规则不同和语言的限制 , 他的儿子就通过网络通过帮助和辅导一些国内的学生 , 挣了1万多加元 。
史红新说:“言传身教胜过任何其他的教育方式 。 ”
对于未来 , 史红新觉得 , 虽然商业项目报酬高 , 但工地的活需要从早上7点干到下午5点 , 非常需要体力 , 而且招工人也需要保持有一定数量的项目才能维持 , 所以他还是更喜欢做一个自由的水管工 。 “我还是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 每天工作两三个小时 , 就能有很高的生活质量 。 ”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