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DIY从入门到放弃:原厂颗粒SSD竟然更便宜

关注内存和SSD的玩家一定对“原厂颗粒”这个词不陌生 。不管是商家的产品宣传,还是玩家的口碑,原厂颗粒都可以说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
如果想更好地了解原厂颗粒,并将选购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就请随我走上DIY从入门到放弃之路 。
固态硬盘|DIY从入门到放弃:原厂颗粒SSD竟然更便宜
文章图片

原厂颗粒目前只限于内存和SSD这两个产品线,如果其他产品中有相同或相似的宣传,那肯定是骗小白用户钱的,直接视为骗子即可 。
在内存和SSD中,负责存储数据的部件就是存储颗粒,也叫闪存颗粒 。存储颗粒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内存/SSD的容量大小,而原厂颗粒指的就是存储颗粒 。
那什么是原厂颗粒呢?这要从存储颗粒的制作方式说起 。和CPU一样,存储颗粒也是用硅晶圆制作的,不过因为硅晶圆中会有微量的杂质,再加上工艺并不是完美的,使得制作存储颗粒的晶圆会有一些瑕疵 。
固态硬盘|DIY从入门到放弃:原厂颗粒SSD竟然更便宜
文章图片

CPU和存储颗粒都是用硅晶圆做的
在晶圆制作完成后,瑕疵会成为切割好的存储颗粒的一部分,存在瑕疵的颗粒就会有质量问题 。
对此,存储晶圆厂商会对颗粒进行测试,将合格的颗粒挑选出来 。其中高品质颗粒(Good Die)用于要求更高的手机存储及内存,固态硬盘,普通的颗粒(Ink Die)则用于TF卡,U盘等对存储要求不高的设备 。
固态硬盘|DIY从入门到放弃:原厂颗粒SSD竟然更便宜
文章图片

不管是Good Die还是Ink Die,都是通过存储颗粒的性能测试的,这些颗粒就被称为原厂颗粒 。
那么没有经过测试的颗粒呢?晶圆厂商为了弥补一部分成本,会将测试不通过的颗粒留在晶圆上一同出售,一些厂商就会将其购回,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一般来说标准会低于原厂颗粒的标准 。
因为存储颗粒不合格会有多种原因,所以第三方厂商的测试主要针对性能和容量对颗粒进行区分:容量不达标的,会将损坏的部分予以屏蔽,降低其容量标志后用在内存/SSD上;速度不高的,会将其用在SATA协议的SSD上;严重不合格的,会销售给下一级厂商继续制作产品,直到榨取完所有颗粒的价值 。
固态硬盘|DIY从入门到放弃:原厂颗粒SSD竟然更便宜
文章图片

厂商打磨之后的颗粒
而且,有些厂商为了大幅降低成本,或有部分情况是原厂颗粒供不应求,SSD厂商会回收旧设备上的存储颗粒,打磨后将其伪装成新品进行销售 。
固态硬盘|DIY从入门到放弃:原厂颗粒SSD竟然更便宜
文章图片

此外,还有一种自封片,是晶圆厂商直接销售整片存储晶圆的,但是由于后续封装品牌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不同,虽然也会有高品质的颗粒,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判别难度极大,所以一般不做考虑 。
所以说,一方面原厂颗粒是存储颗粒的品质保障,证明其通过了标准的高性能测试,在读写速度和使用寿命方面都有很好的性能;另一方面原厂颗粒意味着存储颗粒为全新产品,不会有回收的二手颗粒以次充好,用户对其品质可以进一步放心 。
体现在消费者这里,就是原厂颗粒的内存/SSD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而低劣颗粒的产品有更高的“中奖率”,存在电脑死机蓝屏,甚至数据全丢的风险 。所以说虽然原厂颗粒价格更贵,但是其使用寿命可以淘汰好几个山寨货,所以原厂颗粒产品可能更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