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科普短视频:用“硬核干货”连接受众与科学( 二 )


打破对科学神秘遥远的成见 , 将理性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普及观者 , 或许是大量科普视频受众更加需要的 。
“科普短视频升级 , 离不开专业、权威机构与平台的合作”
科研做得好和能把科学的东西讲得好 , 是两种能力 。
2018年 , 中科院物理所成为第一批正式入驻抖音的科普创作者 。 作为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 , 他们拥有资深的专家、前沿的技术和丰富的实验素材 , 但团队也渐渐意识到了瓶颈——创作团队主要为物理所的师生 , 工作重心仍在科研和教学上 , 视频制作水平无法达到专业水准 , 团队师生的精力也有限 。
“一个精良的视频对于拍摄和后期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 这其实是我们的短板 , ‘内容为王’的确没错 , 但观众也期待能有视觉上更高的享受 。 ”账号“@中科院物理所”的团队负责人成蒙向采访人员介绍 , 陷入瓶颈期后 , 他们开始寻求跨界合作 , 让专业的视频制作团队来弥补制作方面的不足 。
黄楚新认为:“科普短视频升级 , 离不开专业、权威机构与平台的合作 。 ”未来“专业机构+短视频平台”应该成为重要的内容生产形式 , 需要提高知识生产的专业性 , 发挥媒介平台与专业知识的双重效能 。
有了专业视频制作团队的加持 , 中科院物理所的科普形式愈发多样化 。 跨年演讲、科学公开课、趣味科普、中二所的奇妙冒险……去年年底 , 中科院物理所推出科普轻喜剧《闹起来 , 费先生》 , 将科学和喜剧结合在了一起 , 讲述了一位物理老师因为疫情开设物理网课的故事 , 不少网友都给出了好评 。
“科学其实是需要破圈的 , 能借助观众更易感知的方式传播物理知识 , 是下一步团队希望着力推进的方向 。 ”成蒙认为 , 让受众愿意持续看、甚至愿意共同参与进来 , 是科普成功的典范 。 “@中科院物理所”曾在抖音发起过“科学三分钟”的互动活动 , 让公众上传科学现象或实验的视频 , 曝光量过亿 。 “我们不再只是科学知识的源头 , 公众热衷参与且能自我完成科学知识的传达 , 也是科学素养提升的体现 。 ”
“在短视频平台上 , 内容很具象 , 很容易分解步骤让观众跟着学习 , 并且可以鼓励观众实践并拍摄视频上传到视频平台上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讲师王文超表示 , 这种方式会进一步加强观众的学习意识 。
科普事业需要各方的共同助力 , 不仅仅是科研人员 , 还需要传播学者与屏幕前的你我 。
“我需要做一些事情来回馈社会 , 为社会创造价值”
2020年8月9日 , “00后”气象科普人“@Range四方”刘屹靖第三次前往内蒙古追风暴 。 就在他拍下了一组颇具视觉冲击的风暴准备离开时 , 一位牧民拦住去路 , 问他在这里干什么 。
“‘我是一名摄影师 , 正在拍摄这团风暴 。 ’那位牧民听后脸色大变 , 希望我能多去拍拍他们 。 ”牧民告诉刘屹靖 , 当天下午的冰雹天气把他的三轮车玻璃直接打碎了 , 一年的庄稼全被打坏了 。 “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 。 最初 , 我只是想记录下风暴的震撼 , 但却忽略了这种震撼的背后 , 是大风、暴雨、冰雹等强大的破坏力!”
刘屹靖是中国首位职业风暴摄影师 , 作品曾登上SCI期刊《大气科学进展》的专刊封面 。 “作为一名职业风暴摄影师 , 风暴对应产生的极端天气属于我的知识范围 , 我需要做一些事情来回馈社会 , 为社会创造价值 。 ”
“不少视频创作者一开始是用爱好来支撑 , 但单凭爱好 , 视频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性就缺乏更高追求的必要性 , 一定需要一些正向的反馈来支撑 , 比如责任意识的传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 ”陈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