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自发光屏幕的“新皇之争”—OLED与Micro/Mini LED分析( 三 )


从OLED的发光原理上 , 我们就能看出 , 其相对于LCD技术来说 , 在原理层面就要简单很多 。 同时 , OLED相比于传统的LCD屏幕来说还有着许多的优势 。 虽然有着些许缺点 , 但依然瑕不掩瑜 。 一块好屏幕的最重要的定义应该就是能够尽可能地还原出世界真实的色彩 , 而这一点上OLED肯定是能做得好的 。 但OLED就是最终的答案吗?各位可以看看以下两种技术 。
来自LGDisplay官网
MiniLED和MicroLED
其中MiniLED技术我们在上一期就已经讲过 , 其原理就是将原本LED背光板改为由成数千个单独的LED灯珠组成 , 其中多个LED灯珠组成LED背光矩阵 , 每个背光矩阵都可以化成单独的控光区域 。 以一个市面上顶级的MiniLED电竞屏幕为例 , 其拥有4096个LED灯珠 , 每两个就可以组成一个控光区域 , 即拥有2048个单独的控光区域 。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MiniLED也拥有像OLED一样的超高对比度以及更精细化、可调的局部亮度 , 由于在显示黑色区域的时候 , 该区域内的灯珠是处于熄灭状态 , 所以理论上其对比度与OLED显示器是相等的 , 同时又没有OLED显示器长时间显示会烧屏的风险 。 MiniLED还有一个较大的优势就在于 , 其独立的区域灯珠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出较大的亮度 , 在一些优秀的MiniLED可实现局域2000尼特的最高亮度 , 常见的MiniLED也基本都能通过HDR1000的认证 , 这就让MiniLED对HDR内容非常友好 , 在HDR内容显示上优质的MiniLED可以与OLED所媲美 。
但目前MiniLED还只是一个刚刚完善的屏幕种类 , 也摆脱不了LCD屏幕天生的可视角度差和色域窄的问题 , 如果想要解决色域窄的问题 , 就要在MiniLED显示器中再增加一层量子点膜(QLED技术) , 来拉高色域 , 但这样做又会让显示器的成本大大增加 , 得不偿失 。 目前高阶的MiniLED的显示器已经可以做到高阶OLED的水准 , 同时在成本控制上还有15%左右的优势 。
得益于国内的屏厂对于MiniLED市场的进攻态度 , 在未来五年内 , MiniLED背光技术将会逐渐成为中高端显示器的主流背光技术 , 而且其技术也将不断改进 , 灯珠数量得到提升 , 分区控制的技术也不断完善 。
苹果去年发布的全新MacbookPro系列搭载MiniLED屏幕
而目前 , 虽然OLED已经占据了自发光屏幕的绝大部分市场 , MiniLED蠢蠢欲动 , 但还有一个“新皇”已经被孕育出来 , 其带有的“王霸”之气已经让前两者感到威胁 , 它就是MicroLED 。
MicroLED(英语:MicroLightEmittingDiodeDisplay , 中文直译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显示原理 , 是将红绿蓝三原色的LED结构设计进行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 , 让其尺寸仅在1~10微米等级左右;后将微米级别的LED批量式转移至电路基板上 , 再在每一个微米LED下安装电路和晶体管 , 就可以完成一个简单的MicroLED显示器 。
MicroLED的每一个像素都含有可以自发光、独立控制的RGB三个LED子像素 。 以索尼在2012年推出的第一款MicroLED产品CrystalLED为例 , 该显示器拥有55英寸的面积 , 1920*1080的分辨率 , 它的微米LED的数量就为1920*1080*3=6220800颗 。 相比于高阶的MiniLED显示器区2万颗左右的灯珠 , MicroLED的技术难度提升得不止一点半点 。
来自三星Display官网对于MicroLED的介绍
由于MicroLED采用的是自发光的单独的微米级LED , 所以其在色彩表现能力上是出类拔萃的 , 微米LED发光频谱其主波长的半高全宽FWHM仅约20nm , 可提供极高的色饱和度 , 通常可大于120%NTSC 。 这与当下顶级的OLED显示器所能提供的色域几乎是一致的 。 同时由于LED无机物的稳定性 , 让色彩无论在使用多少时间后都可以保持一致性与稳定性 , 这一点是OLED所无法比拟的 。 同时MicroLED也兼顾显示纯黑色的特性 , 而且是像素级别的纯黑色 , 这一点要比MiniLED的分区背光控制要来得更加直接和纯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