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外资云落寞简史( 二 )


第三方国际数据机构Statista最新报告显示 , 2021年第三季度 , 亚马逊AWS继续领跑 , 市场份额为32% , 微软Azure位居第二 , 市场份额为21% 。
同样参考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2021年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魔力象限》报告 , 亚马逊AWS毫无悬念地再次霸榜Gartner云计算魔力象限 , 即领导者象限图中最高、最远的位置 。



国际上的强势地位并不能代表两家云厂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
参考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第三季度)跟踪报告》 , 备受关注的公有云IaaS+PaaS市场份额上 , 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占据六成份额 。
剩下四成市场中 , 亚马逊AWS、微软azure分别以7.23%、2.63%的占比位列第五和第九名 。



尽管对于这一数据 , 微软内部并不认可 。 其中国区高管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微软不是以基础设施层(IaaS)为主 , 而是有大量包括Office365、Dynamics365的SaaS应用 , 以及大量行业云 。
但从营收层面来看 , 2020年1月 , 微软总裁BradSmith透露 , 微软中国业务只占其全球销售收入的1.8% , 与中国占全球18%的人口比例差距甚大 。
总的来说 , 不管是技术上的加码 , 还是人事变更 , 都没能改变外资云在华市场的落寞 。
“遥想公瑾当年”别看现在外资云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 , 数年前 , 面对云巨头踏入国门 , 国内云厂商一度疾呼“狼来了” 。
最早盯上中国市场的云厂商是亚马逊AWS , 早在2011年4月 , 前者就曾与世纪互联接洽 , 彼时双方已经签署了一些实质的协议内容 。 不过 , 合作并没有进行下去 , 原因是双方在一定程度上是竞争关系 。



【微软|外资云落寞简史】直到2013年12月 , 北京市政府、宁夏自治区政府和亚马逊AWS、云基地四方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MOU) , 通过位于北京和宁夏两地的基础设施 , 以“前店后厂”模式 , 向位于中国各地的客户提供云服务 。
所谓“前店后厂” , 是指将销售、市场、应用开发等放在靠近大城市的前店 , 生产、计算和服务在能源、资源集聚的后厂 。
这次合作中 , 宽带资本旗下的云基地将会负责运营和管理工作 , 而亚马逊AWS则会提供技术和服务 。
对于亚马逊AWS入华 , 阿里云方面曾表示 , “阿里云欢迎亚马逊进入中国市场 , 同阿里云一起做大中国云计算市场 。 ”
但耐人寻味的是 , 就在亚马逊AWS入华当天 , 先是阿里云宣布旗下产品价格全面下调 , 最高降幅高达50%;紧跟着腾讯推出6折促销活动;金山云当天上线优惠政策等等应激动作不断 。
这也为之后国内公有云市场埋下价格战的伏笔 。
需要明确的是 , 尽管现阶段在国内市场活跃的云厂商主要是亚马逊AWS和微软云 , 但彼时一同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样包括IBM等全球知名厂商 。
在亚马逊AWS搭建“前店后厂”之际 , 2013年6月6日 , 微软公有云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 。
次年3月 , 微软与国内数据中心运营商世纪互联合作 , 由微软提供技术 , 世纪互联进行运营 , 在中国成功落地公有云 , 成为首家进入中国的外资云厂商 。
看到微软和亚马逊AWS的动作 , 处在转型前期的IBM显然不想错失这次机遇 。
2014年11月 , IBM和腾讯签署框架协议 , 腾讯云提供基础云服务的营运管理 , IBM为企业提供面对互联网和云化的咨询服务 。
在这次合作中 , 双方合作的主要是SaaS产品 。 直到2015年10月14日 , IBM和世纪互联宣布达成协议 , 落地了自己的PaaS平台Bluem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