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华米科技难为无“米”之炊( 二 )


不过 , 华米科技的财报也并非毫无亮点 。 例如 , 华米过去一直被嘲笑为小米身旁的“犀牛鸟” , 但是最新财报显示 , 其自主品牌产品贡献了46.5%的营收和超过一半的毛利润 。 很显然 , 这是其“去小米化”策略有所进展的信号 。
只是 , 相比其整体营收及利润的下滑 , 自主品牌产品的营收及利润贡献 , 却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 甚至相比华米“去小米化”后所做的牺牲 , 或许有些得不偿失 。 毕竟 , 华米高举“去小米化”的大旗 , 并非只是想实现资源独立 , 不再受到小米的束缚 , 而是借此壮大自己 。
但是 , 不难看出 , 其实际的市场表现 , 却远不及其华米当初试图去小米化的心理预期 。 如此 , 如果去小米化不能给华米的大盘发展加分 , 华米去小米化又有何实际意义呢?
库存严重 , 或资不抵债
华米的财报 , 还凸显了一个潜在的问题与风险 。 那就是长期难消除的库存 。 据华米历史财报数据 , 截至2020年第1季度 , 该公司的库存金额为7.19亿元 , 而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 , 其库存金额已飙至12.71亿元 。
如此大幅增长的库存积压 , 很显然会导致华米的现金流受困 , 甚至不堪重负 。

【小米科技|华米科技难为无“米”之炊】按照常人的理解 ,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 , 华米对小米的出货 , 是倒逼式的库存管理方式 , 理应不会出现大规模、长时间的库存 。

回归到其与小米合作的初衷 , 也是类似互联网分销的模式 , 通过“轻资产”的模式 , 快速进行商业化变现 。 然而 , 在主张去小米化后 , 其最初想绕道回避的重资产问题 , 也随之浮出水面 。
鉴于其营收构成中 , 小米贡献的营收占比正在下降 , 也不难推测 , 或许库存量过高的问题 , 是因为华米的自有品牌产品滞销或生产过量所致 。
值得注意的是 , 其现金流风险也不容忽视 。 例如 , 在2020年净利润不到2.3亿元的情况下 , 2021年第三季度的短期银行借款就有4.58亿 , 总流动负债更是超过21.25亿 。
由此可见 , 华米负债率过高 , 而且因为库存长期积压 , 也将直接影响其现金流的流转 。 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 , 也将是华米有资不抵债的经营风险 。
很显然 , 这也是精明的二级资本市场投资者 , 所十分忌讳的 。 这也不难理解 , 为何自上市以来 , 其股价表现十分惨淡 , 从登陆美股资本市场开始 , 就“跌跌不休”了 。
进退两难 , 难以根除的内忧外患
早年 , 华米定位的赛道可谓炙手可热 。 无论是智能可穿戴设备 , 还是物联网的概念大行其道 , 都让华米吃尽了红利 。 加上小米在产品供应、品牌赋能等方面的加持 , 华米可谓春风得意 。
只不过 , 热门赛道往往也最拥挤 。 在苹果、华为等科技巨头领衔主演的同时 , 华米与小米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 , 因此 , 其无论是为小米开拓销售渠道 , 还是研发自主品牌产品 , 都是进退两难 。

首先 , 在华米瞄准的海外市场 , 原本很有发展潜力 , 无奈因为疫情 , 2021年多个欧洲关键市场因为加强封禁措施 , 而严重受挫 , 因此华米也应声下调其营收预期 , 下调幅度为1.5亿元 。

受此消息影响 , 华米在调整预期的消息发布当日 , 股价即出现了4%的下挫震荡 。
其次 , 在巨头争霸国内市场的局面下 ,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增量市场空间越发狭窄 , 华米不仅面临巨头的挤压 , 也将面临众多腰部、尾部品牌的四面夹击 , 华米欲保持增长的压力 , 可想而知 。
以2021年Q3为例 , 苹果市场占有率21.8% , 三星占比14.4% , 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份额都不超过6% , 由此可见 , 华米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 何其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