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为什么俄罗斯不怕芯片卡脖子?

芯片|为什么俄罗斯不怕芯片卡脖子?

文章图片

芯片|为什么俄罗斯不怕芯片卡脖子?

文章图片

芯片|为什么俄罗斯不怕芯片卡脖子?

文章图片

芯片|为什么俄罗斯不怕芯片卡脖子?

文章图片

芯片|为什么俄罗斯不怕芯片卡脖子?

文章图片

芯片|为什么俄罗斯不怕芯片卡脖子?

文章图片

芯片|为什么俄罗斯不怕芯片卡脖子?

文章图片



怎么一个国家被卡脖子了 , 画风竟然是这样?

时间回到十几天前 , 美国一声令下 , 英特尔、AMD、 台积电 , 三星…几乎当下所有主流厂商都挨个制裁了个遍 。
俄罗斯的半导体产业 , 再度引发人们关注:制裁后会有多大影响?
结果网友的画风却是“没脖子”、“卡了个寂寞”这样式儿的 。

那俄罗斯的脖子哪去了?
现在提到俄罗斯的信息技术 , 你想到的可能是举世闻名的黑客和盗版网站 。
但要说到半导体和计算机 , 大脑是不是就有点一片空白了……

一个数学强国 , 又继承了前苏联的工业资源 。 按理说 , 在计算机硬件上应该不至于太差 。
但为什么它现在 , 在世界上好像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这也不能赖现在的俄罗斯 。
要赖 , 还是得赖以前给他们打地基的苏联 。
多次点错科技树的苏联苏联的计算机起步并不晚 。
早在1936年电子计算机时代来临之前 , 他们就用水流做了当时唯一能解偏微分方程的机器 。
这台“水流积分器”, 靠精确到毫米的水位储存数字、不同流速控制运算 , 与当时用齿轮和杠杆传动的主流方案完全不同 。

(嗯 , 或许这就是苏联点歪科技树的开始)
二战之后 , 美苏都开始发展起电子管计算机 。
1946年 , 美国的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 。
1950 , 苏联第一台计算机МESM(МЭСМ)投入使用 。
从这之后 , 苏联没有继续追赶美国的脚步 , 而是逐渐走上不同的技术路线 。
电子管or晶体管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有几个问题:体积大、运行不稳定、极其耗电 。
美国的ENIAC重达30吨 , 占地170平米 , 每分钟能执行5000次运算 。
有传言说 , ENIAC每次开机周围民居里的电灯都要暗上不少 。
而且ENIAC每天都要烧坏几个电子管 , 需要维护人员从18000个电子管中定位到故障点 , 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修理 。

而苏联的MESM只用了6000个电子管做到每分钟约3000次运算 , 虽然算力稍弱一些 , 但耐用和省电上有一些优势 。
提高算力、缩小体积、提高稳定性和节省电力是当时两国共同的目标 。
50年代末60年代初 , 虽然两国又先后研制出体积更小、耗电更少的晶体管计算机 。
但苏联却选择继续钟情于电子管 , 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电子管的小型化上 。
究其原因 , 一个说法是苏联官方认为电子管的抗干扰能力强 , 用在军工产品上更成熟可靠 。
而美国科技公司在市场机制下选择了体积更小、耗电更少 , 适合民用的晶体管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