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仑定律公式

公式
F=k* (q1*q2)/r*2
科学家对电力的早期研究
人类对电现象的认识,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雷”、“电”的形声字 。但是,直到16 世纪人们才对电的现象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作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御医的吉尔伯特(W.Gilbert,1544-1603),首先引入了“电吸引”这个概念,系统地研究了静电现象 。1600 年,吉尔伯特发现一些物质互相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他把这种力称为“琥珀之力” 。后来的科学名词——“电”,就是根据希腊文“琥珀”一词的词根拟定的 。
【库仑定律公式】18 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物理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完成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和总结 。18 世纪中叶,人们坚信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将万有引力定律外推到电和磁的研究中去 。18 世纪后期,随着实验条件的不断改善,科学家开始了对电荷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
1733 年,法国科学家杜菲(C. du Fay,1698-1739)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大胆断定自然界存在着不同种类的电荷 。一种叫“琥珀电”;一种叫“玻璃电” 。1747 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B.Franklin,1706-1790) 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称为“正电”,把毛皮摩擦过的琥珀带的电称为“负电”,正电负电概念由此提出 。
1759 年, 德国科学家爱皮努斯(F. Aepinus,1724-1802) 提出一种假设,认为电荷之间的斥力和引力随带电体的距离减少而增大 。不过,爱皮努斯并没有用实验验证这个假设 。1760 年,伯努利(D.Bernoulli,1700-1782)猜测电力会不会也跟万有引力一样服从平方反比定律,他的想法在当时有一定的代表性 。

库仑定律公式

文章插图
1755 年,富兰克林观察到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而在导体内部没有静电效应 。他把这一现象告诉了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ey,1733-1804),并建议普利斯特利重复这个实验,加以确认 。普利斯特利曾经从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出发,将电荷作用力和万有引力相类比,推测电荷的作用力也符合平方反比定律,但并没有用实验来证实这一结果,所以还是停留在猜测的阶段,最后被束之高阁 。顺便一提的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集众人之智慧,形成一种互补优势,并且常常能激荡出宝贵的创造火花,继而发展成重大科研成果,推动科学进步 。科学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
科学史上,曾经还有两位英国科学家对电力做过定量的实验研究,并得到明确的结论 。可惜,他们没有能够及时公布研究成果,没有对科学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一位是罗宾逊(J.Robinson,1739-1805),另一位是卡文迪许(H. Cavendish,1731-1810) 。罗宾逊设计了一个杠杆装置得出电力服从平方反比定律的结论,得到的指数偏差δ =0.06,并认为是实验误差导致指数偏大 。1801 年,罗宾逊才公布此项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