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指哪五行,五行的实质及表现形式?

五行的起源
五行观念的萌生稍晚于阴阳,作为五行的基本内容,金、木、水、火、土则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 。五行最初专指五星(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的运行,至战国时代,著名阴阳家邹衍把地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依照天上星象的五行运动,建立了五行学说,借以说明自然界多种事物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 。并将其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论述自然界事物的产生及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源头 。
古代医家把阴阳学说用于医学的同时,也引入了五行学说,用以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复杂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可根据其特性归属于五行,每一类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亦具有与五行运动相适应的规律 。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是最精确的自我调控体系,五行学说以相生相克理论论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平衡关系,并将这种自动调节机制称之为制化调节,以此维持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 。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五脏之间就是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共同维持整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 。
然而,当事物正常的生克制化调节受到破坏,就会出现相乘相侮的异常现象,对人体来说,就是病理状态 。
五行相乘:乘是乘虚侵袭,相乘就是相克太过,其顺序与相克一致,相乘是超过了正常制约,克制太过而成为病害 。
五行相侮:侮是恃强凌弱,相侮是反克,与相克的顺序相反,是事物的反向克制 。为病理状态下的异常现象

五行是指哪五行,五行的实质及表现形式?

文章插图
五行的实质及表现形式?
五行表示的是关系实在、功能实在,而不是物质实体、形态实体 。
虽然“五行”最早指“五材”,是五种物质实体,但当它一旦成为一种思维模型,一旦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并运用于中医及中国古代各门学科,它就不再是五种物质,不再是五种有形态结构的实体,而是变成了一种表达关系、功能的实在 。用中闻传统术语说,“五行”已不再是“器”或“体”,而是“气”或“象” 。
多数学者都以为“五行”(或“气”)是物质与功能的合一体,如李约瑟(J.Needham,1900-1995)解释:用“要素”或“元素”(Element)这种名称来解说“行”字,我们总会觉得它于义不足 。“行”字的来源……就有“运动”的涵义 。如陈梦家所说,五“行”是五种强大力童的不停循环的运动,而不是消极无动性的基本(主要的)物质 。
庞朴认为“行”,即取其四通八达的名称意义,也取其流行、行用、行进的动词意义;两者兼而有之,遂由之更生发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来 。
【五行是指哪五行,五行的实质及表现形式?】五行作为一种模型被中医广泛运用时,已不含有“元素”、“要素”的名词意义,也不是流行、运动的动词意义,它与“气”一样,作为一种模型,已不是教科书上所谓的物质与功能双重意义 。从物质实体过渡到关系实在、功能实在,是“五行”、“气”的基本特性 。